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正是冲刺的关键期。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上海应该在中国的金融业开放中走得更快、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5日举行的“苏河湾论坛”上,屠光绍表示,我国金融业不仅在开放,而且是在加速(开放)。而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就意味着上海应该在金融开放上发挥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7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银保监会、证监会也陆续发布了相关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举措,近期国务院又发布了外资保险公司、外资银行有关管理条例的修改决定。证监会也明确了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
目前,上海已经拥有一批重大的标志性对外开放项目,摩根大通、野村等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或合资中控股的金融机构项目,都落户上海。
金融业的加快开放,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正是冲刺的关键期。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为齐备,金融创新最为活跃,金融开放程度最高,发展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上海金融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600万亿元,融资金额近十万亿元。上海也是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各类国际性、总部性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金融机构超过1600家,其中30%都是外资。
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中,上海已经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五,与第四位的差距每年都在拉近。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编制的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显示,2018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达到6114点,同比增长13.2%,处于景气区间。尤其是上海的金融国际化发展势头迅猛,增速高于过去5年历史平均值。
“这充分说明在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上海金融业逆势而上,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说。
作为上海金融业集聚的区域之一,静安区还推出了促进金融业开放10条举措:结合“全球服务商计划”,集聚多元化的金融要素,包括持牌金融机构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金融总部企业;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和引领作用的外资金融服务机构和全球服务能级的金融机构等。
静安区副区长张军表示,当前静安正在积极推进全球服务商计划,大力集聚和培育高能级的全球服务机构,打造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具有全球配置力和影响力的高端服务业集群。
静安金融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0月底,静安金融服务业今年实现税收8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