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信息称,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而欧美疫情持续扩大,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爆发为全球大流行。目前,国内新增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近阶段以来,中央及各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加大力度促进复产复工复市。全国港口生产平稳,重点港口吞吐量环比小幅增长1.1%。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港口建设、客运、汽车滚装业务陆续恢复。详情如下:
集装箱业务环比继续保持增长
上周,全国复产复工提速。工信部信息显示,目前,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港口方面,沿海八大外贸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2.6%。半数港口环比保持增长,其中大连、宁波增速超过10%。为助力腹地企业复产复工,各地港口积极拓展“公转铁”“公转水”业务,帮助客户打通物流通道。如宁波舟山港开通到诸暨海铁联运专列,天津港与黄骅港开通集装箱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海上快线”,辽港集团开通“大连-泉州”集装箱内贸航线,为腹地企业复产复工保驾护航。进口冷藏箱方面,通过各方强力疏港,目前,上海、天津两港港存冷藏箱压港问题已得到缓解,航运企业开始停收冷藏箱附加费。
煤炭吞吐量有所增长但总体需求趋弱
上周,煤炭市场上游供给恢复情况总体好于下游市场需求恢复程度。产地煤矿复工复产进一步改善,煤炭市场供应保持增长。煤炭铁路发运量稳步增加,大秦线日均发运量恢复到100万吨左右,较二月份增长20%。煤炭市场需求方面则继续延续上周较弱态势。电力行业方面,随着沿海地区复工的加快,用电需求持续改善。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增长到55.6万吨,环比增加6%。电厂库存可用天数31天,比上周减少2天,但较去年同期多24%,库存充足。近期环渤海港口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已经接近年度长协价,市场观望情绪较浓。秦皇岛、神华黄骅两港港口下锚船较上周减少20%,呈走低趋势。吞吐量方面,上上周受大雾影响的船舶在上周陆续装货,两港煤炭吞吐量环比上涨17.1%,但预计本周难以继续维持这一水平增速。
疫情影响原油进口节奏,主要港口吞吐量减少
受疫情影响,2月份以来原油加工量显著减少,港口原油周转放缓,港口及炼厂仓储能力饱和。炼厂生产及采购节奏被打乱,进而部分调整采购计划,导致3月份以来原油到港量有所减少。数据显示,主要港口原油接卸量环比继续减少10.9%。
后市来看,一方面,持续的疫情影响全球原油市场需求规模,另一方面产油国增加产量使得原油市场供给过剩。因此,原油市场价格预计将持续保持低位,这将带动进口。目前,许多原油进口国都开始加大原油采购额度,国际市场原油运价暴涨,中国进口VLCC运输市场运价涨幅超过200%。预计4月份以后,原油进口量将逐渐增加。
疫情影响需求,矿石吞吐量环比继续减少
本周,铁矿石进口继续延续上周收缩态势。宁波舟山、天津、青岛、日照四港矿石吞吐量环比减少7.7%。目前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充足,据统计,3月13日主要港口库存量达到1.19亿吨。随着复工节奏的推进,钢材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叠加宏观利好因素,钢材市场成交放量,钢厂钢材库存下降明显,部分钢厂已恢复至往年正常库存水平,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铁矿石需求有所增加。统计显示,上周,全国主要港口日均疏港量达到301万吨/日,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末规模水平,港口库存已呈现下降态势。据悉,目前随着市场的恢复,澳大利亚、巴西矿石发运量持续回升,预计未来我国铁矿石进口将有望回升。
长江港口生产继续向好
本周长江港口生产情况总体继续好转。南京、武汉、重庆三大枢纽港口吞吐量环比增长8.8%,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15.4%。其中重庆港环比增速均超过15%。武汉港方面,疫情期间,生产、物流停滞导致大量货物积压在港,目前港口主要是以疏解积压货物以及防疫物资转运为主。随着疫情逐步好转,中央开始推动湖北地区有序复产复工,汽车等制造企业陆续恢复生产产生物流需求,港口生产有望逐渐恢复。
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港口工程、客运、汽车滚装板块复工复产提速
疫情期间,各地港口工程建设项目由于人力不足和水泥沙石等原材料不足等因素而停工。近期情况明显好转,各地港口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疫情期间客运码头业务量下降80%,而近期正有序恢复,班次密度及乘客数量逐渐恢复。例如,上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乘客数环比增5%、车辆数环比增10%。2月份,汽车滚装码头业务降幅超过50%,目前随着汽车制造企业陆续复产,公路运输恢复,汽车滚装运输量环比大幅增加。
全球疫情蔓延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正倒逼各国加强疫情防控
疫情在各国持续蔓延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货币政策失灵,这些正在迫使欧美各国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失控,提振经济。因此,继美国之后,德国、英国政府都表示将升级管控。疫情越早受控,其对经济拖累越小,经济陷入衰退风险也就越低。正是由于疫情防控有效,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影响总体可控。目前中国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险市场,国际投资者大量增持中国国债。此外,证监会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基金、券商外资持股比限制将取消,这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进入。
未来展望: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实效为经济全面恢复奠定重要基础。目前,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齐发力,带动经济触底回升,并为港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一)疫情没有改变国内消费市场基本面
虽然疫情期间,国内消费全面收缩,但14亿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没有改变。3月6日中央组织召开“决胜脱贫共建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亿人口进入小康社会形成的巨大的、多元化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基本面没有改变,并将给全球企业带来机遇。3月13日,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目前,各地已开始出台具体政策刺激消费提升。
(二)“新基建”叠加传统基建助力投资提速
一方面,“新基建”将创造新需求,带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央多措并举加大传统基建投资力度。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此后,各地密集公布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将在在外部市场需求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有效拉动内需。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外贸注入新活力
3月10日国常会确定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并宣布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大力度对外开放。目前,疫情带来的短期生产停滞并没有改变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而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当,外资进入意愿增加,产业链外移的市场压力减小。近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报告指出,尽管面临新冠疫情等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仍会是大多数在华美企的重点市场,63%的受访企业有意扩大2020年在华投资。
(四)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是经济恢复的基本前提。一周以来,尽管全球央行及政府密集出台经济扶持政策,但仍难力挽狂澜,各国资本市场剧烈动荡。事实证明,“救市必须先救人”。而就目前各国防控情况来看,疫情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因此,我国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对内,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对外,必将“关口前移”,对有需要的国家全力提供国际支援,分享抗疫经验,输出抗疫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疫情当前,救人就是救己。
中国港口协会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