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14时40分,在“中国昆明—老挝万象”的MU2573航班上,铁五院中老铁路地勘监理万象站站长许海涛系好安全带,起飞前换上老挝当地的电话卡;40分钟后刚落地,他来不及脱冬装,就拨通了老中铁路公司工程管理部调度员的手机。“安茹拉,我落地了,半小时后驻地见。”
“大通道”
铁五院承担着中老铁路(磨丁至万象段)的地勘监理任务——该段位于老挝境内,由国铁集团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承建中老铁路一部分,全长41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北端与中国境内的玉磨铁路对接,南端与泰国的廊玛铁路相连,共同构成泛亚铁路中通道。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互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地勘监理对全线勘察过程中的技术决策、质量控制、进度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目前,铁五院采用了中国最健全的监理体系和先进的监理手段,对这条跨国铁路地勘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监管。由于该段地质条件复杂,山峡、密林众多,穿越多个无人区,地质勘察工作量极大,再加上老挝当地人文、语言等因素影响,推进过程中项目组克服了诸多困难;截至目前,磨万铁路中桥梁、路基、隧道已完成85%,剩余的万象至万象南段的实施已成为保证全线通车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回国过年的中方技术人员和工人难以按时返回老挝。
“冲锋包”
2月11日8时,铁五院地路处接到了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发来的“关于报送万象至万象南段地勘监理与设计进展情况通知”邮件——为确保该段工程按时竣工,希望地勘监理单位快速到达现场,配合业主单位(老挝方面)提前对工程投入人员、设备及资料情况进行整理,以保证勘察设计满足施工和工期要求。
此时,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关键阶段,但项目组还是决定率先行动起来。此前,鉴于疫情发展的研判,为了确保该项目开展,项目组成员均已于大年初三(2月1日)提前在京待命。接到通知后,项目部根据流程立即向铁五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提交了外派出差的“请战书”。
2月11日晚,领导小组经过研究,为全力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复工,决定派出最熟悉现场的骨干人员,作为该项目首批从国内返回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此时,国内直飞老挝的航线已经很少,项目组一边选定路线,一边从不同渠道进行征集,为率先前往的许海涛赶制防疫“冲锋包”。
“同事们为我准备了整包整包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棉和应急预防药品,能想到的实用物资都准备了。”许海涛回忆道,出发前几天,他和项目组开始分开办公整理地勘监理大纲等资料,他的微信也一直响个不停——“海涛,路上口罩、手套都戴上”、“内业资料我们做,你安心做好现场对接”、“海涛,这是最新的防疫事项,那边天热但也别大意”、“我们整装待命,随时过去跟你汇合”……许海涛说,领导和同事们的问候和叮嘱,一条接着一条。
2月14日晚,许海涛将地质三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防疫“冲锋包”、电脑和几件夏装塞进行李箱,穿着单衣裹着棉外套就飞往昆明。2月15日下午,他又从昆明飞抵万象,落地后第一时间就与老挝方的工程人员取得了联系,安检通关后直接赶赴8公里外的项目部。
“突击员”
半小时后,许海涛通过驻地的体温检测,老挝方面工程管理部调度安茹拉高兴地等着他。“许,我不拥抱你了,你能这么快回来一定是真朋友!”安茹拉如是说。许海涛将从国内整理好的复工资料逐条交给她,就分别去准备进场人员、钻机设备和试验设备的报审、报检工作。
2月16日7点,许海涛与安茹拉一起赶往中老铁路万象至万象南段450大道立交特大桥勘察施工现场。这里是全线勘察设计的重难点和控制性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对控制施工投资尤为重要。“这段工点地层岩性较多,基岩风化层起伏较大,需要精准地控制勘察分层,选取最佳岩土力学指标。”作为监理负责人,许海涛守在钻孔位置,现场督导勘察单位在钻探、物探、取样及现场试验等各个环节,以保证工程勘察质量。“这块量测钻孔深度,是地层划分的第一手材料,岩心采取率必须达到要求,误差不能超过20厘米。”许海涛一边督导勘察施工,一边向安茹拉详解着。
许海涛与老挝工人一起检查岩心样本
一整天,许海涛都在工点忙碌着,检查钻探质量、查看样品蜡封、进行岩心核对……当晚,回到驻地的他又把现场进度、作业质量整理入册,结束时已过了晚上9点。
此时,他又发起了与国内项目组的视频连线,大家一边互报平安,一边相互打气,商讨着与老挝方面后续对接问题,“现在工期和质量没问题,我打好前站,等着和你们会师,共同见证中老铁路最后通车的一刻。”许海涛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