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海运新闻 > 航运2020:“新冠之年”存量时代加速突围

收藏 航运2020:“新冠之年”存量时代加速突围

http://www.jctrans.com/ 2021-01-06 《航运交易公报》2021年第1期

导读: 2020年堪称“新冠之年”,疫情放大了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亦加速了矛盾解决方案的演化。当下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均根植于基础理论创新,而基础理论创新可能是存量时代新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大源泉。

—— 2020年航运业相关重大事件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疫情初期,时间仿佛凝固,生产受阻,生活停滞,市场预期普遍悲观,仅集运市场而言,亚欧航线出现5月运力大“撤离”。复工复产后,市场报复性反弹,集运运价创下历史新高……在2020年,市场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动荡。

  2020年堪称“新冠之年”,很多事情被疫情催化:疫情证明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疫情在推动居家办公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航运数字化的进程……

  其实,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各国经济发展早就失去“准心”,缺乏经济增长极的抓手,无所依托。疫情放大了这种矛盾,亦加速了矛盾解决方案的演化——如果说2020年原本是世界经济探寻底部的时期,2021年是从底部寻求突围的一年——而疫情某种程度上使这种突围进程加速:当下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均根植于基础理论创新,而基础理论创新可能是存量时代新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大源泉。

  疫情突至市场动荡

  2020年初疫情暴发,1月23日,中国九省通衢武汉封城,1月31日,波罗的海海岬型散货船运价指数(BCI)史无前例地陷入负区间(-20点)。3月,中国基本控制住疫情,而欧美等地成为重灾区。疫情终于成为全年的全球性话题,航运市场动荡加剧。

  集运8月起创新高

  二季度,由于需求下降,三大班轮联盟(2M、海洋和THE联盟)共同削减运力。根据Alphaliner统计数据,5月25日,全球班轮公司闲置运力占总运力的11.6%,达272.8万TEU,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6月,市场回暖后对运力的需求剧烈增加。8月3日,全球班轮公司闲置运力占总运力的5.1%,为120.07万TEU(较5月25日减少约150万TEU)。也就说随着市场回暖,短短70天左右,有150万TEU以上的运力重新进入市场。10月下旬,全球集装箱船闲置运力已经降至约38万TEU(基本都是维修改造的船舶)。

  8月以后,集装箱紧缺问题凸显。如果运力与集装箱的配比按约1:1.8计算(按Triton公司2017年报数据),相较年初重归运营的运力需要匹配集装箱180万TEU!此外,2020年以来,新交付运力约90万TEU,也需匹配集装箱约162万TEU。两者相加,342万TEU的集装箱新增需求,让市场措手不及。这还未算上港口拥堵产生的需求变化。

  供应因素主导油运

  在疫情引发市场恐慌的大背景下,3月7—8日,俄罗斯拒绝欧佩克进一步减产建议,沙特迅速降价并增产,引发国际油价跌至20年来低位。而从历史而言,油价暴跌总是能给油运市场带来“春天”——因为需要用油轮囤油以图将来,导致市场运力紧缺,供需失衡导致运价上涨——很简单的市场原理。由此,油运市场一度成为疫情期间唯一“高歌”的航运市场。

  5月左右,油运价格剧烈下降,此后一直低迷。截至5月8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在经历了15周的涨幅之后意外下降,主要原因来自于原油产量的下滑和进口的减少。同时,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及其成员国,宣布在协议中同意减产额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减产,以便平衡因疫情暴发引起能源市场严重的供过于求。此后运价一直低迷至今。

  散运行情6月为界

  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散运市场持续低位徘徊,BCI在负值区间徘徊近两个月。上半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均值仅685点,同比下跌23.4%。随着中国全面复工复产,下游需求大幅启动,6月30日BDI报收1799点。三季度,全球经济从谷底回升(二季度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季度)。四季度本是散运市场的传统旺季,不过受欧美疫情反弹影响,散运市场似乎并没有特别好转,12月10日,BDI报收1161点。

  邮轮业遭遇重创

  货运市场之外,邮轮行业之受疫情重创不得不提。

  2月3日,位于日本海岸附近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暴发疫情。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700多人被检测出病毒呈阳性,9人不幸死亡。游客的命运和相关当局的反应在全球媒体上广受关注。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全球大流行。两天后,拥有全球邮轮运力95%以上的国际邮轮协会宣布自愿暂停运营30天。在这一消息宣布之后,邮轮巡航活动断崖式下跌,到3月底,全球约有1/3的邮轮被闲置。

  6月,邮轮业拉开邮轮拆解序幕,首艘被送拆的是歌诗达邮轮的“Costa Victoria”号邮轮。不久之后,疫情导致首家邮轮公司——伯曼邮轮公司破产,被迫拆解整个邮轮船队。

  11月,全球邮轮船队的估值总体减少近400亿美元。邮轮活动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61%的邮轮不在航行中。各大邮轮公司每月都要消耗2亿~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嘉年华邮轮已借贷近120亿美元。老旧邮轮资产价值趋近于拆解邮轮价格,许多邮轮公司濒于破产。

  船员换班难题牵动全球

  在航运市场大起大落的同时,船员换班难题成为疫情导致的另一个全球航运业关注的话题。

  12月1日,联合国大会呼吁各成员国指定海员和其他海事从业人员为“关键工作人员”,并采取相关措施,使滞留的海员能够顺利离职回国,其他海员能够登轮工作,并确保海员能及时获得医疗救助。

  9月,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林基泽在引用来自国际航运公会(ICS)和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的数据时表示,目前滞留在全球商船上的海员超过30万,更有机构指出这一数据达到惊人的50万。与此同时,还有同样数量的海员无法上船工作获取报酬。德鲁里数据显示,2020年船员成本将比正常年度高10%~15%。

  与此同时,中国的船员换班方案平稳运行。9月14日,IMO发布4221/Add.6号通函件,向所有成员国政府、联系会员、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分享中国编制的《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4.0)》。这是自3月18日首次推荐以来,IMO第6次向全球分享中国在海事领域防控疫情的经验。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7月11日,在“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表示,经过25年的努力奋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资源要素集聚、功能服务完善、市场环境优化、枢纽能级提升等方面成果卓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亦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经历了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以硬件基础设施与软环境建设并重的发展之路,在资源要素集聚、枢纽能级提升、服务功能完善、市场环境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了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与此同时,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排名第三,上海,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2020年,上港集团有望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50万TEU,连续11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11月10日(30日公布),交通运输部回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审批<交通强国建设上海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及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申报表的请示》,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上海市开展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12月28日,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谢峰表示:“十四五”时间,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由相对独立发展向融合一体化发展转变,由注重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依靠传统服务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由重点吸引要素集聚向同步注重互动交流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发布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SCFIS为首创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航运指数期货奠定了基础,为实体企业防范航运运价波动风险创造了条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

  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不仅功在上海,其实是全国一盘棋,长三角一体化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然长三角一体化有其更大的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王德培在其新书《中国经济2021:开启复式时代》中表示:“落脚到中国,典型如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国策的推进,本质上就是大市场和大政府之间进行勾兑与平衡的一种探索,根本目的是推进中国在经济上的二次统一,打破行政区划的割裂,弥合市场经济的碎片化”。

  1月10日,上海市发布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浙江省(1月8日)、安徽省(1月15日)、江苏省(4月初)先后发布各自的实施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港集团与宁波港合作频频。8月27日,宁波舟山港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根据公告,上港集团以稍高于29亿元认购宁波舟山港790370868股A股股份,成为该企业第二大股东,占总股份数的5%。上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以资本为纽带深度融合,以此为基础的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走出关键一步。

  此外,在海事服务方面,2020年,上海与浙江也有关键性合作项目展开。10月4日,地中海航运大型集装箱船“SANTA VANESSA”(圣罗凡妮莎)号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上港集团尚东码头,接受了来自浙江自贸试验区的1000吨低硫保税船用燃料油的跨港区补给,这是首单沪浙跨港区国际航行船舶供油试点业务。下一步,两地将拓展至海事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发挥好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功能,合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事保障能力和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曾指出,水运体系将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为国家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作出贡献。徐祖远曾在《“双循环”格局下的水运业如何转型发展》一文中明确表示:“在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优化、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以水运为主、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中的服务网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可靠的运输保障,当好先行者”。

  进一步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自贸港和自贸区新片区建设更进一步

  除了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内区域格局变化,2020年,中国在进一步对外开放方面亦有大动作,以海南自贸港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加快发展为代表。

  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海南建设自贸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当日晚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随着海南自贸港船舶注册登记、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等政策落地,洋浦港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推动洋浦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海南自贸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被重点提及。会议提出,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对上海以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继续做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1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浦东要“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于2019年8月挂牌成立,至2020年10月15日,共计签约项目410个,涉及总投资额达2800余亿元。多个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集聚,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RCEP成功签署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由东盟10国与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共同签署的RCEP,涵盖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约占全球总量的1/3、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贸易运输层面,数据显示,2019年,RCEP区域集装箱海运量占全球集运货量约26%,为全球最大区域性集装箱海运市场。RCEP的区域性关税减免以及零关税,将促进区域内货物自由贸易,同时将促进全球贸易格局的进一步改变,从而推动加快全球价值链重塑,将给亚洲的港航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中欧班列异军突起

  2020年,全球海运、空运因疫情影响而不同程度受阻,中欧班列却凭借运时短、成本低、运能大、零接触、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等优势异军突起,凸显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战略价值。

  截至12月初,经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均超过4000列;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超过3000列;经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2000多列中欧班列涨幅最大,达53.4%。

  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更是“亮”眼,前11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合计4133列,同比增长111%。在跨境陆路运输方面,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分别开行1588车和111列,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71%。

  西部陆海新通道于2017年9月25日开通运营。它是由中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上、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存量时代加速突围

  疫情暴发之前,许多企业就已经在努力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疫情暴发之后,技术变革成为各行业在存量时代加速突围的关键。疫情使人们日益意识到工作和生活的未来将比人们以前想象的更加数字化。高效的数字化工具也是实现全供应链掌控的制胜法宝,是船东们绞尽脑汁在思考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区块链是通道

  在门槛如此之高、资本如此密集、供应链如此冗长复杂的航运业,整合供应链尤为重要。

  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发布

  9月28日,上港集团举行“‘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会”,该平台由上港集团与蚂蚁集团共同打造。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表示,将依托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研究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港航生态圈的应用推广与场景创新,并站在新的更高起点,共同推动港航物流、智慧港口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进一步赋能港航产业转型升级,更快更好实现港航生态圈服务能级的有效提升。

  Treadlens与GSBN“各显神通”

  当前,航运业供应链的发展态势,几乎可以从两个组织——Treadlens(马士基主导)和GSBN(中远海运集团主导)的发展中一探全貌。作为航运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两个区块链联盟,努力的目标都是联合上下游打造“全供应链生态”。

  2018年8月推出的TradeLens,是马士基与IBM联合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运输解决方案。根据马士基2019年报,已有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赫伯罗特、海洋网联、太平船务和以星航运7家班轮公司、98个码头以及22家海关机构与TradeLens进行系统对接。

  2020年1月,Seaboard Marine、以星航运以及SPIL3家班轮公司接入TradeLens。2月6日,TradeLens从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获得了一项重要的反垄断豁免。此项豁免使得TradeLens联盟中的5家班轮公司可以合作提供数据,以在TradeLens平台上使用。

  2018年11月6日成立的GSBN,是由中远海运集团牵头联合多家港航企业打造的数字化联盟。2020年2月27日, 9家港航企业签署GSBN股东协议(9家股东分别是达飞轮船、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港口、赫伯罗特、和记港口集团、东方海外(国际)、青岛港集团、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和上港集团); 4月,货讯通联合中远海运集运、上港集团以及特斯拉,共同完成一项以数字化改变现有货物放行流程的试点应用。据了解,这是航运业首批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班轮公司与码头运营商间的实时货运数据交换试点应用项目。

  人工智能是未来

  无人船探索

  12月19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双聘教授陈大可担任实验室主任)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的设计建造合同》,将建造中国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该项目预估设计及建造周期为18~20个月,预计2022年交付使用,有望成为全球首艘取得远程遥控船级符号的智能型科考船。

  中国船级社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规(2020)》于3月1日生效。中国船级社无人船研究专家蔡玉良向《航运交易公报》表示,近期无人船可能会在特定航线、特定货物等有限范围内尝试。远洋船舶无人化需要一个过程,除了解决自主航行问题外,还要解决长期无人值守机舱、船舶的安保、公约规则等问题。

  智慧港口落地

  5月11日,中远海运集团、中国移动、东风商用车通过中国移动“5G+”云视讯系统举行“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港口”云发布会,共同见证中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在厦门远海码头由试验阶段进入落地使用阶段。

  5月15日,浙江省海港集团、中移动(浙江)、振华重工、华为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宁波港全面推进“5G+”智慧港口应用迈向一个新高度。华为有关专家表示,宁波港当前在5G技术的应用上实现3项业界首创:首个实现5G+远程控制龙门吊规模化投用的港口;首个5G网络切片应用的港口;首个端到端支持上行增强解决方案的港口。

  6月3日,招商港口携手中移动(广东)就合力建设5G智慧强港合作前景进行深入交流。目前,妈湾港传统码头36台远程控制轮胎式龙门吊已全部上线投产,成为全球单一码头5G 轮胎式龙门吊远程控制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

  当然,网络安全亦受到重视。《IMO海上网络风险管理指南》于2021年1月1日生效。IMO要求,企业需要保护船舶不受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的最大弱点是人为操作,相关培训和遵守行为准则非常重要。

  绿色发展是王道

  疫情之下,绿色航运加速发展。

  3月、4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浙江、陕西和山西考察时,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门论述,提出新要求。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近期,由IMO委托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来自海上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将比2012年的水平增长250%,这可能会阻碍实现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的目标。为此,IMO为全球航运业制定减排目标——全球船队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减少40%;到2050年比2008年减少50%。

  9月17日,IMO和新加坡在国际“脱碳”网络研讨会上提出海运“脱碳”合作全球生态系统倡议的新概念——NextGEN,旨在确定国际航运业当前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创建支持此倡议的网络和平台,以促进多方协作。预计如果2022—2023年开发出成熟的NextGEN协作平台,将成为促进各种倡议协作的催化剂。

  11月16日,IMO举行会议共商航运业 “脱碳”计划。会议认为,只要船舶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加之全球对航运需求不断增长,“脱碳”效果将十分有限;要实现最终目标,只有通过研发新型零碳技术,使商用零碳船舶于2030年实现运营。从航运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船用可替代燃料方面,液化天然气(LNG)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链也都在围绕LNG布局。长期来看,氨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2020年,达飞轮船的LNG动力集装箱船陆续下水成为业界热点,日本企业则在研发商业氢动力客船。

  资本力量是依靠

  疫情当前,有形之手再次战胜无形之手,“放水”刺激成为主流,各国央行的刺激力度动辄就是万亿美元量级,甚至开启无限模式——钱管够。

  年初,海外资本市场动荡,内地企业海外融资之路受阻,一度降至冰点。不过,随着6月份海外疫情的部分缓解和中国复工复产,经济发展趋向平稳,融资窗口再开,大额海外融资连续出现恢复性增长。船舶订单骤增,据克拉克森不完全统计,7月份到11月上旬,全球成交船舶37艘、33万TEU。也就是说,不到4个半月的成交量,已经远超上半年的总量,10月底,东方海外(国际)在中国两家船企订造7艘2.3万TEU型船。某商务人士表示,受全球性量化宽松政策等因素影响,目前几乎是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借贷成本的最低点。11月12日,3个月期美元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0.22%,同比下降约87%。“低廉的资金成本,正促动船东投资新船”。

  但是目前全球宏观政策普遍“子弹”不多,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基本降无可降,正在零利率徘徊,甚至滑入负利率。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少数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宏观政策的空间和工具储备充足。英媒《金融时报》于3月19日刊文称,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成为投资者疫情危机的避难所。

本文关键词:海运 航运 港口 集装箱 干散货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锦程物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果你对作品内容、图片和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联系我们,电话:0411-39016852,QQ:2355564168。锦程物流网工作人员会及时回复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