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攸克地产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一个主要借口,是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美中贸易逆差的总额为3752亿美元。但中方的统计有较大差异,少了差不多1000亿美元。统计数据这个东西没法争论,各说各的理。
回顾中美贸易史,美国所谓的贸易逆差,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对美国来说,中美贸易究竟是从哪一年开始出现逆差的?美国商务部的说法,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中国的统计则表明,1979~1992年,中方一直是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时间相差了10年。1979年美国与新中国正式建交。
就如同中美贸易逆差的具体数字一样,逆差出现的年份都相差这么大,我们就不掺乎讨论了。
美国贸易的(总)逆差,已经持续40多年,早于中美建交。之前是日本充当美国贸易逆差的大头,直到日本泡沫崩盘。
如果以1993年为中美贸易逆差的时点看,那差不多是日本经济衰退、中国崛起接棒的时间。即使从1993年开始计算,中美贸易逆差也持续15年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说美国贸易的(总)逆差,还是中美贸易的逆差,都不是从2017年特朗普正式执政开始,而是持续很多年了。
特朗普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得到了朝野一致的赞成,所以再也不能说是这位商人总统的心血来潮,而是代表美国的国家战略行为。
那么,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忍不住会想:为什么美国这个时候向中国发难?
美国长期贸易逆差都不吱声,是因为,逆差并非洪水猛兽,甚至,它一直享受着逆差的益处。
连同贸易逆差在内,美国指责中国是“重商主义国家”,实际上很牵强。最多可能是“新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发韧于英国并在西欧盛行的贸易政策;新重商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美国却是其中的代表。
新重商主义的一大特征是贸易保护、政府补贴。直到今天,美国也是实行贸易保护、政府补贴最显著的发达经济体。美国以知识产权的名义对科技的保护,基于选票的现实对农民的补贴,前者无出其右,后者仅次于日本。特朗普执政后还强化了这一点。都在实施新重商主义的经济体,单方或相互指责对方,是没有意义的。
18世纪放弃重商主义政策后,率先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转入贸易逆差之中。Eric Hobsbawm 在《Industry and Empire:From 1750 to the Present Day》里说,“整个19世纪中,尽管英国工业处于垄断地位,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而且国内消费市场有限,可是,英国没有在任何时候出现过货物出口的顺差。”
英国为何没有对漫长时期的贸易逆差而忧心忡忡呢?因为,来自海外投资的利息和红利,航运收入,对外贸易服务利润以及保险、经纪佣金等收入,不仅足以弥补这个逆差,而且绰绰有余。直到今天,英国仍然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
一战后从英国手里抢得世界霸主地位并且二战后牢牢巩固这一地位的美国,也沿袭了这一特征,并走到极致。所谓极致是指,不仅其逆差长期持续,而且维持了极高的投资率,低到尘埃的储蓄率。
这一切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强化美元的基础上。借他国的便宜钱,用他国的便宜货,逆差中的美国人民,日子一样过得很滋润。
美国的贸易模式是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分不开的,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遥遥领先、军事的全球投送,所奠定的霸权地位,决定了它的贸易模式、贸易结构。2018年的贸易模式不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这样的贸易模式持续了几十年,到了2018年你突然说这条路不好,谁信?特朗普骂了奥巴马、克林顿甚至小布什,但没骂里根,但里根总统说到底也是这一套啊。
特朗普否定此前的贸易模式,就必然否定中美贸易模式;他认为美国是中美贸易模式的受害者,中国是受益者,那就必须攻击中国——改变现有贸易模式与指责批评中国,是硬币的两面。
美国要改变现有贸易模式,就必须改变其海外投资模式,国内储蓄和消费模式——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哪怕制造业回归美国部分得以实现,美国的储蓄、投资和消费模式也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人民内心也不乐意改变。傻X才会放弃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欧洲人、美国人也学不会中国人民这样勤奋努力却节衣缩食的生活方式。
美国既然无法改变现有贸易模式,却不停地攻击中国(现在看来是长期的),就意味着,如果把中美贸易额的逆差部分降下来,就将增加一个或多个经济体成为它的逆差对象。
为什么选择中国,表面原因很明显,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其他原因,包括价值观、文化、制度甚至意识形态的因素。
不无蹊跷的是,为什么是2017年底,是此时?
攸克君大致能猜出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打死也不会说出来。如果你也猜出来了,请在后台温和表述。
中美贸易战跟所有人有关。前述问题的答案,也与所有人有关。包括地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