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国家邮政局规定的实行“快递实名制”的首日,根据规定,邮件、快件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即通常讲的快递“实名制”。但是快递实名制是否真正落实?从媒体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结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用“乱象环生”来形容。
西安一家媒体记者分别包裹了5个快递,每个里面都装有打火机、酒精等违禁品,分别前往申通、顺丰、圆通、EMS、韵达五家快递公司进行邮寄,结果发现,虽然个别快递公司投资站明确标识“实名制”,但没有一家执行这一政策。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火爆兴起,以及人际交往广泛频繁,物流快递业呈迅猛发展态势。任何新生事物在诞生伊始,或者在发展初始阶段,几乎都表现出“双刃剑”特征。一方面,蓬勃兴盛的快递业搅活了经济,让快递公司财源广进,也让民众享受到现代物流的便捷。另一方面,有些快递公司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行业法规,对于快递投寄奉行多多益善,只管收件不问寄件人姓甚名谁,也不管其寄出什么物件,完全将安全经营抛到一边,以致酿成后患。由于部分快递公司片面追求利润的“来者不拒”抑或“不问出处”的急功近利做法,为不法分子利用快递业的混乱无序“浑水摸鱼”提供大好机会。像毒品、危化品等危险违禁物品本该被收缴销毁,或者按照安全规范实行专业运输与储存,但是他们却借助快递进入人群,给社会带来极大风险隐患,也诱发不少安全事故。纵观2011年圆通杭州分公司快递爆炸事件、2012年广州男子被快递包裹炸伤面部和手部、2015年广西柳城重大快递爆炸案,快递匿名所引发的悲剧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更使民众健康、生命还有财产蒙受损失,这些惨痛教训足以说明,整治快递业无序经营乱象、规范快递业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成长,快递行业也迅速崛起。和传统邮政相比,在效率上极具优势的快递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购物习惯。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网点渗透进大小城市乡镇,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地方离互联网的距离。事实上,快递作为互联网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刚需”配置。在繁荣的背后,纯市场化运作的快递业内部却一直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不严等普遍问题,在快递业务实现全国范围甚至部分跨境物流同时,也在客观上提出了严峻的安全形势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保障安全为出发点的快递实名制的出台就具备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受到快递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关于实名制本身,人们也有所顾虑。首先,让快递公司承担起寄件人身份核实的责任,不仅可能遇到客户不愿配合的阻力,也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引起快递涨价的压力;其次,由于涉及身份信息的登记,大量个人信息的采集是否存在泄露与滥用的隐患,令公众十分担忧。正是这种种顾虑的存在,都让快递的实名制难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