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而是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具有“黏合剂”的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要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做出修正,毕竟真实可信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统计是实施“负面清单”开放模式的基本前提。
针对台湾出现的反服贸风波,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4月16日表示,愿意进一步听取台湾各阶层对两岸交流合作的意见,让更多台湾民众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受益。而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当日“下战帖”,邀民进党主席辩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议题。持续月余的借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民众占领“立法院”闹剧,轰动海内外。笔者无意就此风波论长短,只是就服务贸易的发展谈一些看法。
前段时间应联合国贸发会议邀请,参加“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助推发展问题”专家组会议,全球服务业出现了诸多新趋势。
新趋势之一:服务业对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一些学者认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特别是对于正面临着工业化和服务化的双重任务的新兴经济体。
新趋势之二:服务业促进了产业融合和经济融合。现实的情况是,在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下,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发生了很多质的变化,比如轻型化、高附加值化,服务与货物的互补性、融合性在增强。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彼得·丹尼尔斯称之为“制造-服务型”经济。
新趋势之三:全球服务业开放的水平与标准将有新的提升。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将服务贸易列为新议题,目标是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定各缔约方普遍遵守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即《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谈判尽管取得一些进展,但结果并不理想。去年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九次部长级会议也未实质性地关注服务业开放问题。为了加快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一组自称为“服务的真正好朋友”的经济体(包括欧盟27国以及其他21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着力推动新的诸边《服务贸易协定》(TISA),以替代目前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TISA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服务贸易协定,未来很有可能多边化。在TISA里面,任何服务部门的开放、任何服务贸易模式都是可以谈判的,而且在服务领域,消除“边境内壁垒”(涉及国内规制改革)要比消除“边境上壁垒”(即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重要得多。还有,TISA将一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混合清单”开放模式,采用“负面清单”开放模式。因此,服务业开放国际规则的“升级”必将极大地推动有关经济体服务业的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总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而是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统计问题。美国在服务业的统计核算(包括概念基础、分析框架和测算技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这值得中国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认真学习和研究,以便改进中国服务业的统计测算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细致入微、真实可信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统计也是实施“负面清单”开放模式的基本前提。
第二,规制、体制和机制问题。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不只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社会诚信、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制的约束。因此,打破市场垄断、理顺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政府行为以及打造诚信经济,应该成为政策制订的着力点。这要胜过出台各式各样的所谓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另外,要突破既有观念,顺应服务业产业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发展大趋势,积极参与包括TISA在内的服务领域诸边、区域和多边谈判,以延续中国“入世”所带来的红利,同时又可避免被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多边体制和框架边缘化。
(作者系复旦大学全球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