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2017年经济“稳”字当先

www.jctrans.com 2017-3-21 13:48:00 中国经济信息

导读:“增速回落、去杠杆、信用债风险、国企混改、温和通胀”等成为2017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

  记者 陈 芬

  “增速回落、去杠杆、信用债风险、国企混改、温和通胀”等成为2017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用“平稳之下,暗流涌动”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他说“平稳”是基于对2017年整个国内经济环境作出的判断,“暗流”是基于外部环境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的思考。他认为,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将平稳运行,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同时,要做好防范外部“黑天鹅事件”不利影响的各种准备。

  基本判断:平稳

  邱晓华从政策面、基本面、变革面、特色面出发,就中国经济的总体态势进行基本判断。第一是政策面。从政策面的角度来看,今年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稳字当先,因此在相对稳定的政策背景下对于支撑整个经济的平稳能够发挥托底的作用。而从投资政策角度看,政府将继续实施相对积极、稳健的投资政策,将继续运用各种手段来推进“十三五”时期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因此在整个“十三五”期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将会有一大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区域协调发展、适应民生改善的项目陆续展开。

  “在‘三去一降一补’几个关键词里面,将着重围绕着‘补短板’这样一个核心词。国家在投资领域里会继续加大力度,而不是缩减力度。力求通过增量的大力度投入来改善地区之间、场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邱晓华说,可以预期投资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的发展态势是大概率事件,政府在投资领域里还会继续加大补短板的力度。尽管大家可能会认为2017年由于地产因素以及基建投资的因素等会影响到今年投资发展的态势,但在其看来,今年由于整个政策取向趋于稳定,因此投资领域也不会发生大起大落。

  货币政策的描述发生了改变。 2017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及“流动性基本稳定”,验证货币政策边际拐点。央行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首次采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表述方式,一改以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同时,关于流动性的提法同样由“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都与之前的执行报告有着明显的变化。

  在邱晓华看来今年的货币政策,或者说之后实行的货币政策相对前一时期的货币政策肯定存在着大方面保持一致的同时,在内涵上有一些新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大胆设想,货币政策在今天,方向是”稳“,但内涵上会发生不同的改变。

  邱晓华表示,这些改变说明利率政策有可能转向更多引导市场利率逐步向上的新调整,从前两个月的市场运行情况已经看到市场利率在上行,尽管央行没有出台加息政策,这是否意味着这一轮利率下行的周期在与我们说再见。换句话说,再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个月内不会有降息动作,很有可能还会随着整个中国经济内在的变化、美联储加息走向,以及市场物价的变化,进一步在利率方面采取中性相对偏紧的运作手段。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看一季度经济发展态势,如果一季度整个中国经济保持了去年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那么降准不会急于出台。另一方面要看整个国际收支的发展态势,如果外贸进口、出口的差额进一步缩小,以及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那么降准概率就会上升。这是货币政策在平稳之下可能存在的一些改变。

  另一个改变就是货币政策的着眼点逐步由稳增长为主转到更多关注防风险、防泡沫这个基本问题上。前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更多是基于稳增长,今年开始的货币政策在更大程度上是基于防风险和防泡沫,我想这就是“中性”的含义所在。保持市场流动性相对稳定地增长,这是“稳”,在这个前提下会视市场的变化在利率方面、在准备金方面、在货币供给运作方面有一些改变,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而财政政策积极的基调没变,但赋予了“要更有效地运用”,加了“有效”两个字。因此可以预期今年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可能要扮演头等重要的角色,就是以更多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来稳定经济的发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可以预期,今年的赤字水平不会缩减,国债规模不会缩减,支持政策性债转股的力度会有所加大,支持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也会加大,也就是说在民生改革方面的力度会加大。另外,结构性减税也会保持相当力度。

  可以这么预期,今年从政策角度看,投资是积极的,货币是稳健前提下内涵有所改变,财政政策会继续在积极的轨道上更有效运用。从这样一个逻辑出发,可以说政策面更多是基于托底,也就是基于让整个经济运行不跌破底线,这是第一个角度的探讨,政策面有空间、有余地、有手段来托底。邱晓华说。

  “四化”的惯性力量

  第二是基本面。在邱晓华看来,基本面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视角,基本面其实更多是基于整个经济内在发展态势来看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样一个基本的发展态势,因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还未完成,城市化依然还处在加速阶段,信息化和世界走在同一起跑线上,农业现代化刚刚破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化”会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一个基本的惯性力量。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趋势不变,只是赋予了新型含量,换句话说也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要变为“新四化”,“新四化”更多着眼于质量更高、结构更优,而不是单纯的速度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惯性依然还是比较强的存在。

  新经济、新动力

  第三,变革面。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培植新动力、新引擎方面已经见到成效,一定意义上新经济、新动力的力量在逐步强化,将助力经济的平稳发展。邱晓华解释,数据表明,从去年开始,新产业、新经济的成长速度都是倍增于传统经济,在这个意义上应当说它有利于减缓经济的波动,新产业、新动力在逐步培植和释放之中。随着新引擎的打造,中国经济内在的一些动力机制、体制会发生新的改变,创新驱动和新产业、新经济的推动会逐步强化,旧经济改造的力度也会逐步加大,助推整个经济的平稳发展。

  行政推动的力度

  第四,特色面。特色面是许多国际经济学家和许多海外经济学家屡屡对中国经济误判的被忽视因素。他们更多是基于基本面、投资、消费、出口这些基本因素去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这就是行政推动。

  行政推动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力量,可以预期今年在十九大召开的关键年份,行政推动会更多表现出强化,更多表现出正能量。因为我们可以预期,随着换届这样一个政治周期的开启,从上到下这样一种中国特有的、十分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将会在新一年的整个中国经济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行政效率会提高,行政这种稳增长促发展的力度会更明显地展现出来。

  由以上四个分析方面,邱晓华总结说2017年中国经济会体现平稳的特点,不会大起大落。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