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港航局获悉,截至目前嘉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700万吨,约占全省1/3,居全省首位,实现了“开门红”。据悉,嘉兴港航部门以港区规划为引领,调整结构,注重提高码头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内河港口转型发展。根据规划,到2030年,嘉兴内河港区将新建52个大型作业区,1000吨级泊位从“零”突破至250个,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1亿吨。
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随着腹地经济的发展,嘉兴内河港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4年突破亿吨大关,位列全国内河港口吞吐量前十位。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开始,嘉兴启动内河港各港区的规划调整工作,这也是全省首个启动港区规划调整的地市。目前,海宁港区和海盐内河港区的规划调整方案报告已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审查,城郊港区、嘉善港区、平湖港区和桐乡港区的规划调整方案报告已通过市政府组织的预审,并上报国家交通运输部。力争今年年底,嘉兴六大内河港区规划全部通过交通运输审查。
“这些港区规划调整方案,是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等大背景下提出,并结合了当地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将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称,规划还从调结构、补短板出发,重点突出了大型作业区的建设。根据规划,至2030年,嘉兴内河港区将新建52个大型作业区,1000吨级泊位从“零”突破至250个,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1亿吨,港口岸线资源将有效整合至更加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
以规划为引领,推进港口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码头整治提升工作早已启动。目前,海宁、平湖、桐乡、秀洲、南湖、嘉善等县(市、区)码头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按照“关闭淘汰一批、保留提升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方式,海宁全市个体经营性码头已全部关停,企业自备码头完成提升改造,“十三五”期间,海宁将全面完成“五区十四码头”建设,海宁市将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借势“三改一拆”行动的东风,平湖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势推进违法码头堆场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已完全清理整治违法码头堆场159家、面积947.5亩,宗数完成率91.9%,面积完成率93.0%,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00余亩,村集体资产预计实现增收近3000万元。
按照高标准的规划,一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位于嘉兴综合物流园内的浙江上物金属有限公司码头正在加快建设中,吸引了上海物贸大型企业前来筑巢,静待明年新码头的落成;中远普泰物流园(海昌作业区)、尖山码头、海宁上运码头,正在打造海宁集群化多用途港区。同时,海宁市还将积极扶持中粮集团码头、粮食储备库码头等工程的建设,该市粮食年吞吐量将超过200万吨。
码头综合整治整出了空间,整出了转型,整出了发展。航道沿河产业带的规划,也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的资本投入,在航道密布成网,综合交通发达的嘉兴,一大批如现代综合物流园、中粮集团、南方水泥等大中型企业的相继集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通讯员 孙文浩 诸昕美 记者 康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