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上海如何引领长三角高铁经济带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6-8-2 14:54:00 东方早报

导读:广州加快推进各火车站一体化联动并与白云国际机场实现空铁联运,推动城际铁路直接接入中心城区,以tod模式推进城际轨道线站场综合开发。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刚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打造高铁经济带、经济圈已经成为许多省市“十三五”规划的新内容。西安、郑州、武汉、重庆等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枢纽,打造高铁经济圈。北京规划构建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推动沿京津走廊、沿京广线、沿京九线三条产业带协同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广东联合赣湘黔桂等周边省区共同打造高铁经济带的新举措值得关注。随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加快建设一批新的高铁和城际铁路,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建设日渐成熟。

  粤赣湘桂黔打造高铁经济带的做法和特色

  广州加快推进各火车站一体化联动并与白云国际机场实现空铁联运,推动城际铁路直接接入中心城区,以tod模式推进城际轨道线站场综合开发。

  一是加强高铁网络规划建设,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十三五”期间,广东规划实现市市通高铁,加快建设对外铁路新通道。广西提出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一环四纵四横”铁路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铁。湖南加快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由怀邵衡、张吉怀、黔张常、常益长、沪昆客专、武广客专组成的高铁环线。江西形成以南昌为核心,连接九江、上饶、抚州、鹰潭、新余、宜春、萍乡的高铁一小时通勤圈。贵州规划建设都匀-凯里、玉屏-碧江、贵阳-惠水等城际干道。

  二是打造高铁产业带、城镇带,建设高铁经济试验区。广州提出建立与高铁沿线城市招商、投资双向服务机制,在商贸会展、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江西推动与高铁沿线发达地区优势产业互补,优先发展旅游、大健康、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建设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湖南将京广高铁经济带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示范带,在沪昆高铁经济带发展精品钢材、绿色建材等产业。广西促进与高铁紧密关联的先进制造业和旅游、商务、信息、会展等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高铁枢纽站场布局产业园区。贵州在贵广高铁经济带推进综合交通网、特色产业带、生态旅游带、新型城镇带等“一网三带”建设,长贵昆高铁经济带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特色农业和精品旅游等。

  三是推进高铁与其他交通无缝对接,提升站点综合开发配套水平。广州加快推进各火车站一体化联动并与白云国际机场实现空铁联运,推动城际铁路直接接入中心城区,以tod模式推进城际轨道线站场综合开发。广西建设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多式联运枢纽站场,打造高铁引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湖南加快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设施与干线铁路等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加快建设具有增值服务功能的铁路客货运中心。贵州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推进铁-公、铁-航、铁-水联运,加快贵安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客货运体系建设。

  四是吸引集聚发展要素,加快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广州加强与长沙、南昌、南宁、贵阳等省会城市人才合作,引导异地高层次人才采用柔性流动方式,到广州从事咨询、科研、技术合作等,促进人才资源共享。江西提出放大高铁经济效应,充分借助高铁优势引进紧缺人才,采取“季节型”、“假日型”、“候鸟型”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来赣发展。贵州利用进入“高铁时代”后对外交通巨大改善,加快建设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等大数据示范平台,吸引一批国际级、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集聚贵州。积极吸引高铁游客,带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广西强化南宁与周边省会城市和东盟重要城市的快捷连接,提升南宁、桂林等对国内外高端发展要素吸引力。

  上海引领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苏州-嘉兴、上海-苏州-湖州、上海-嘉兴-宁波、安庆-黄山等铁路(含城际铁路),以及上海-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际通道建设,提高城际铁路对5万以上人口城镇、高等级公路对城镇的覆盖水平。

  2016年7月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以高速铁路通道为依托,引领支撑沿线城镇、产业、人口等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密切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高铁经济新业态。以高铁站区综合开发为载体,发展站区经济,引导和推动站区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关联产业聚集和规模发展,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2016年6月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杭客专、宁杭客专等既有铁路城际客货运功能。推进沪宁合、沪杭、合杭甬、宁杭、合安、宁芜安等主要骨干城际通道建设。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苏州-嘉兴、上海-苏州-湖州、上海-嘉兴-宁波、安庆-黄山等铁路(含城际铁路),以及上海-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际通道建设,提高城际铁路对5万以上人口城镇、高等级公路对城镇的覆盖水平。“着力打造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南通、芜湖、金华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辐射能力与水平。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着力打造集铁路、公路、民航、城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

  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四省市高铁密度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日益成型的长三角高铁经济带不断给上海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是直接为上海两大机场集聚客源。目前,上海虹桥枢纽已经出现类似法国戴高乐机场“高铁为枢纽机场集聚客源,高速公路为高铁疏散客流”的现象。二是有利于发挥虹桥商务区、浦东航空城等的辐射能级,集聚上海急需的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依托长三角丰富的土地、人才、科教和市场等资源。虹桥商务区、浦东机场-上海东站-浦东航空城地区等具有引领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发展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集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业总部和高端要素。三是有利于更好发挥虹桥枢纽“大会展、大商务”功能,更好释放浦东辐射能级,缓解全市写字楼面积过高等不利影响。全国特别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虹桥商务区和上海整体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上海引领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建设有利于释放上海的楼宇经济潜力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潜能,更好释放浦东辐射能级。四是有利于上海疏解全球城市非核心功能。按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要求,上海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依托长三角高铁网络和高铁经济带建设,推动上海全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推进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在长三角范围内按照“头脑在上海、身体在外地,研发销售在上海、制造在外地,高端制造在上海,低端制造在外地”的原则,依托高铁等便利交通网络,加快优化自身产业布局,引领长三角区域发展。

  举措和建议

  上海需要提升虹桥商务区和浦东机场-上海东站-浦东航空城的整体辐射能级。

  目前上海浦东铁路、两大机场快速联络线、浦东机场-上海东站-浦东航空城地区等都在紧锣密鼓规划建设中。在加快上述硬件建设进度的同时,继续加快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优化虹桥商务区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长三角标准制度对接,为引领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1.提升虹桥商务区和浦东机场-上海东站-浦东航空城的整体辐射能级

  “十二五”期间,虹桥商务区按照世界水准商务区的定位,以实现“形态、业态、生态、神态”有机统一为原则,力争在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智能智慧、全连全通等方面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区域。目前,商务区核心区内352栋楼宇基本完成结构封顶,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品牌优势、产业带动能力和集聚带动效应的企业。交通功能与经济功能深度融合、商务功能与社区功能深度融合、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配套环境与商务楼宇深度融合。“十三五”时期,虹桥商务区将进一步强化综合交通优势,加强商务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上海世界会展之都的核心功能承载区、世界知名的会展功能集聚区和会展产业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做大做强商务、贸易、会展三大核心功能,把“大虹桥地区”建设成为集总部、会展、商务、贸易、保税、旅游、购物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商务”功能平台。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度和竞争力,促进各类商务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提升虹桥商务区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级。同时,加快浦东机场扩能改造,加快上海东站和浦东航空城建设步伐,推进沪通、上海-苏州-湖州、上海-嘉兴-宁波高铁和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快速连接线建设,加快浦东融入长三角高铁网络,依托浦东自贸区、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和迪士尼等世界级旅游资源,提升浦东机场-上海东站-浦东航空城联合体对长三角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与虹桥枢纽联动发展态势,共同引领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发展,努力成为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和商务创新发展的引擎。

  2.创新合作模式,引领打造国家高铁站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一是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现有高铁商务区建设基础。目前,在虹桥枢纽商务区规划示范效应影响下,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南京、杭州、合肥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都在对本地的高铁枢纽站点进行综合性开发,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庞大的资产规模。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丹阳、昆山等地都在加快高铁新城、高铁新区的综合开发,综合交通配套、商业办公、生态居住等设施也日益完备,日益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引擎,打造长三角高铁经济带的基础不断夯实。二是推动虹桥商务区高质量招商。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规划的商业办公面积体量庞大,加上周围青浦徐泾、闵行华漕、嘉定江桥、长宁国家航空经济实验区等商务楼宇的完工上市,在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高质量的招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虹桥管委会、申虹公司等投资主体应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各高铁站点商务区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以及铁路之间的合作,探索三方协调推进、行之有效的一体化高铁商务区投资、建设、管理新模式。三是创新合作模式,积累高铁经济带建设经验。通过ppp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打造“铁路城镇综合体”,既有利于构建铁路投资盈利模式,又能通过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推动高铁沿线城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更为虹桥商务区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为将来浦东机场-上海东站-浦东航空城发挥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积累经验。

  3.推进标准制度对接,不断完善高铁经济带建设的软硬环境

  长三角高铁经济带建设依赖长三角城市群整个铁路系统(高铁、城际铁、市郊铁、普铁等)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共同承担和配合。目前,长三角都市圈内的轨道交通系统存在多个投资主体和运营责任主体,不同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法制环境和运营标准也存在差异。上海应发挥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在国家指导下,与兄弟省市一起加快完善一整套符合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架构和统一、有效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和法制框架。在营造虹桥商务区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快复制自贸试验区政策经验,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商事管理制度改革、网上企业服务中心运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政策落地、促进金融创新与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积极推进。

  [作者黄苏萍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作者朱咏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处正处级调研员、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高铁影响人口流动的路径、趋势和制度创新研究》(15brk015)成果之一。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上海,长三角,高铁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