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高铁不妨低调“走出去”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6-8-2 10:52:00 北京商报

导读:高铁,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承载着“中国制造”从低质低价到优质优价转型的重任。

  近日,围绕新(加坡)马(来西亚)高铁项目再度展开的中日高铁竞争,媒体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轰炸”,把中国高铁“走出去”以及中日高铁争夺战置于聚光灯下,几无隐私可言。

  高铁,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承载着“中国制造”从低质低价到优质优价转型的重任。在过去两三年的海外竞争中,中国高铁虽有所斩获,比如印尼高铁订单基本板上钉钉,但也在一些国家“碰壁”,墨西哥和美国先后取消了合同,泰国的“高铁换大米”项目也事实上搁浅。与此同时,中国高铁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新干线,在泰国和印度完全拿下高铁合同的希望很大,与中国旗鼓相当,甚至略占优势。

  短期之内,中国高铁便从无到有并走向海外,令世界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不自谦地说,中国高铁在国际上非常具有竞争力,自身的技术过硬之外,再加上中国的资金优势和外交公关,在海外市场可以说是风头最劲的卖家。

  但凡事都得辩证来看,既要看到得势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昭昭之心现在路人皆知,这就使得聚光灯下作战的中国高铁,失去了一些折冲樽俎的空间,容易陷入“被吃定了”的陷阱。对高铁买方市场而言,看到中国如此热烈地推销自己的高铁,间于齐楚或待价而沽的心理再普遍不过。很多时候,海外高铁合同的竞标过于胶着,就是因为买家有的放矢,最大化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限度地压缩中国高铁的收益空间,这也是当前高铁市场一个不争的事实。

  鉴于此,中国高铁“走出去”或可适当降低宣传力度,避免向全世界发出大张旗鼓出海的信号。事实上,近年来围绕着中国高铁的海外首单花落谁家,舆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这不能说不会对中国高铁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中国高铁在“走出去”的时候,应当克制自己急于求成的情绪,如果目的过于强烈和明显,买什么都会被加价,卖什么都会被压价。

  谁都知道,高铁一单生意就是上百亿美元,而且形成排他性的市场独占,绵延几十年。诱惑是显然的,但中国高铁谨记量力而行,不能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不能将生意做成赔本赚吆喝,不能在竞争压力下乱了方寸而不计成本,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走出去”,尽管有时候需要算“政治账”,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设底线不惜代价。到目前为止,海外竞争虽然白热化,但中国高铁仍保持着定力,非常难得。

  此外,高铁首先是生意,但也是很特殊的生意。在市场之外,政治性的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地缘政治的冷暖亲疏,有时并不是中国高铁仅凭技术、安全、资金优势所能决定的。对此,我们也需要一颗平常心。(韩哲)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