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懿娴
为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美国以及欧洲等国政府相继采取“国有化”手段,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纳入政府掌控。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正在经济实践和经济思想两个方面,反思他们一直推崇的自由市场经济,一些旧有的市场经济评判标准正在变得过时。
但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则让人深思,上月底举行的中欧经贸混委会,欧盟国家依然以他们多年前列出的各种指标为由,认为中国经济还不够自由化,所以中国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也同样以各种理由,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过去20多年来,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国际贸易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我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由于不把中国视作市场经济国家,无法计算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于是其他WTO成员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上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计算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同时打击了中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在中国方面的持续交涉和抗议下,相关国家对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但总体效果仍然不理想。有外电评论,中国“入市”之路或许比“入世”还难。
在金融危机袭卷全球的背景下,欧美各国政府如此大规模地干预金融市场,已经表明所谓自由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为其国家利益随时而变化标准的。西方大规模国有化金融企业的行动,可从另一角度表明美欧对中国非市场经济的指责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在这种情况下,美欧依然坚持以一个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金融崩溃的标准,来要求其他国家。这使得美欧一直宣称没有政治因素的对华“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谈判,其政治因素反而更加凸显。
评判一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最显而易见的缺陷在于,并无任何权威的国际组织对此拥有国际管辖权,这就使得欧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在具体执行时具有非常大的任意性。
因此,在新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美欧国家经济发生金融危机的现实以及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巨变应使世界以全新的、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正如前来参加北京亚欧首脑峰会的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所说:“在全球化方面,中国已经发挥出很重要作用,未来的作用还会更强,我很赞成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