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可能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www.jctrans.com 2008-11-3 13:36:00 《学习时报》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发展蔓延。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发展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正引起全球关注和忧虑。

  全球金融危机远未到谷底

  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已造成美次贷损失1??万亿美元,美五大投资银行不复存在,欧洲和日本金融业陷入困境,部分发展中国家金融频频告急。但与美政府信心喊话相反,许多迹象表明这场危机目前仅走过半程,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可能需要三五年。

  首先,美国更为严峻的金融灾难恐在后头。据美商业银行公布的数据,美有62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其中有5??万亿美元的被托管后的“两房”问题借款,20万亿美元的汽车、学生、信用卡、商务等私人债务,2??万亿美元的商业抵押贷款,7万亿美元的寿险公司、信用联盟、地方政府财务公司及投资银行的债务或贷款,3万亿美元的500家以上中小商业银行贷款。从金融危机传导链条来看,信用违约会从房地产按揭贷款扩散到信用卡,再扩散到车贷,最后危及商业信贷和企业债务,造成链条式信用违约问题。相对于可能产生的庞大的信用违约金额,美政府迄今投入的救市金额可谓是杯水车薪。美金融危机的源头在房价,房价已下跌20%,据估计还将下跌10%。短期内房价回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房价不稳,由房地产按揭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就难脱困境。

  其次,欧洲和日本受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处初期。欧日是与美经济相互依存最深的经济体,发展模式与美相仿,经济表现多年来不如美国,金融隐患甚至比美国严重。英国个人房贷比例比美还高。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投资美债券、股票损失惨重,国债规模相当于GDP的两倍。欧日应对金融危机的回旋余地小于美国。

  再次,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危害可能更为严重。除部分发展中国家外,广大发展中国家金融系统比较脆弱,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和资金援助依赖较大,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普遍较低,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程度可能甚于发达国家。“金砖四国”中巴西、印度已开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东欧的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转轨国家出现金融困难。巴基斯坦外汇储备仅47亿美元,不足一月之用。连新兴经济体中的佼佼者韩国、新加坡都呈现金融危机征兆,韩国都已有七家银行陷入困境。

  全球金融危机诱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能排除

  全球金融危机正多渠道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沉重打击各国的消费投资信心。股市暴跌、通货膨胀、财富缩水使百姓普遍捂紧钱袋子,消费和投资欲望下滑。二是全球信贷紧缩加剧打击消费投资能力。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各国银行界为规避风险惜贷之风盛行,信贷紧缩呈加剧之势。三是巨额财政救助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美欧日迄今已投入3万多亿美元救市。美国财政赤字累计已达11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其GDP的80%。英国5000亿英镑救市使其财政赤字由占GDP的4%猛增至30%。德国5000亿欧元救市使其国债上升到GDP的75%。巨额救市计划还使发达国家发生财政危机、货币危机的风险上升。四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关系面临挑战。多年来发达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能源,发展中国家则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技术。美欧等发达国家消费萎缩,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困难和生产萎缩。五是国际贷币体系受到的冲击增大。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对美元霸主地位信心下降,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为削弱美元霸主地位此前已放弃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部分国家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可能减持美元储备,美因逃避巨额外债可能大印美钞,这些都可能加剧美元危机。六是产生新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风险依然存在。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粮价暴涨暴跌,目前原油已从每桶147亿美元的高位回落到每桶70美元以下,但如果美元大幅贬值,油价仍可能再攀新高。国际粮价虽已回落,但粮食供给偏紧的状况尚未改变,仍有30多国面临粮食短缺,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可能再度冲高。七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经济危机传递渠道之复杂、多样和新奇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全球经济衰退迹象已频频出现。9月美制造业指数为43??,为2001年10月以来最低,表明美制造业在加速萎缩;建筑、制造、零售等行业就业人数继续下滑,就业人数减少了15??万人;多数美经济学家估计,美今年第三季度GDP总值下降0??%,第四季度降幅为0??%。欧元区个人消费、投资和贸易额都在下降。国际权威机构认为,美欧日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将明显减速。

  全球局部动荡可能加剧

  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打击下,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局动荡可能加剧。美国受金融危机的拖累对国际事务的控局能力将受到削弱,导致部分热点地区升温。美俄矛盾上升和一批反美国家的活跃可能导致新的地区动荡。

  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深刻

  一是金融监管缺位。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就倡导“金融立国”和金融创新。里根政府1987年任命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金融衍生新产品将风险独立出来管理,通过把风险转嫁到那些更愿意或更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人身上,可以使风险得到对冲。1990年美IT泡沫破灭后,美采取连续降息措施,以“低息经济”勾兑“网络泡沫”,让金融衍生品大行其道。在金融创新迅速发展过程中,美金融监管措施不紧反松。1999年美正式废除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尔法》,代之以《格雷姆―里奇―布利雷法案》,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监管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金融衍生品业务中来。2004年美又推行投资银行自我监管计划。在柜台交易的次贷相关产品,信息披露不透明,美证交会或美联储既无法律责任也无能力进行监管。投资银行的高管们为获取高额奖金,不负责任地拿公司或客户的资产去冒险。评级机构也没有对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进行负责任的评估。

  二是虚拟经济发展过速。美国推动金融自由化、虚拟化、证券化和全球化,导致美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支撑。2007年底,美虚拟经济规模为16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GDP的12倍;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导致美经济结构出现缺陷,美制造业仅占其GDP的15%,而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占其GDP的70%。在美推动下,2007年全球金融衍生品达676万亿美元,也相当于全球GDP的12倍。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和无序流动。近20年来全球经济年均增长3??8%,而国际流动资本年均增长13??%。2007年8月美次贷危机暴发时全球流动资本高达12万亿美元;2008年初仍达10万亿美元,其中美6万亿美元。国际流动资本兴风作浪,不仅干扰国际金融秩序,而且成为国际油价、粮价和矿产资源价格暴涨暴跌的重要因素。

  三是消费方面挥霍无度。长期以来,美政府鼓励消费忽视积累,美人口不到世界的5%却消耗了世界25%的资源。若全世界都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标准,再有几个地球都不行。美国内储蓄率几乎为零,为维持高消费不得不向别国借钱,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个人负债13??万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收入的118%;财政赤字累计11万亿美元,相当于财政收入的近4倍;贸易赤字累计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这种消费与积累的严重失衡终于使美难以为继。

  四是全球治理严重滞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风险扩散效应成倍放大,金融、能源、粮食等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全球性挑战增多客观上要求变革美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货币、贸易、能源等经济体系,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缺陷日趋明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无所作为。法国总统萨科齐尖锐批评说:“不能用20世纪的经济体制来管理21世纪的世界经济,更不能用昨天的思维来指导明天的世界。全球化形势呼唤新的全球性治理工具。”但美作为现行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为避免丧失既得利益,实际上阻碍着国际经济体系的调整和变革。今年10月1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代表欧盟呼吁改革全球金融体系,就遭到美国的冷遇。

  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购买的美国债遭受损失,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外向型企业破产倒闭增多。随着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一是应把扩大内需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加大对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资。二是应确保国内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特别要尽力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三是适时适度参与应对金融危机国际合作。中国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救世主。中国GDP仅占世界GDP的6%,人均GDP不足2500美元,还是地地道道的穷国。中国虽是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但1??万亿外汇储备中以美元形式存在的仅一万亿美元,其中约5000亿美元已购买美国债和证券,可以动用的美元外汇其实并不很多。当然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与各国休戚与共,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但这种参与需要量力而行,需要责任与权力平等,需要关照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把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作为关键。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新闻
热门航线----------------------
免费注册企业会员   
中国物流人论坛      
物流访谈 ----------------------

抱团发展 谋求共赢
物流心经----------------------
商务工具----------------------
最近更新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