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台媒:美国拼经济增长 要靠贸易撑腰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12-26 15:08:00 中国新闻网

导读:全球经济的成长地图已相当清晰。美国处于局部复苏中,成长率介于1.5%到2%、就业迟缓。

  中新网12月26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26日刊载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的专栏文章《美拼强劲复苏 要靠贸易撑腰》,文章指,当前全球经济成长地图已经相当清晰,对多数先进国家来说,必须克服危机前内需过剩的成长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仰赖杠杆,并扩大经济中的不可贸易部门、使可贸易部门萎缩。由于不可贸易部门受制于对内需的依赖,复苏若要到来,将取决于可贸易部门的成长潜力。

  文章摘编如下:

  全球经济的成长地图已相当清晰。美国处于局部复苏中,成长率介于1.5%到2%、就业迟缓。欧洲整体勉强脱离零成长,各国差距甚大,尽管迹象显示痛苦的辐合正在发生。同时其他开发中国家则准备调升利率。

  许多先进国家仍须克服危机前内需过剩的成长模式不再的后果。这种模式往往仰赖杠杆,并扩大经济中的不可贸易部门、使可贸易部门萎缩。由于不可贸易部门受制于对内需的依赖,复苏若要到来,将取决于可贸易部门的成长潜力。

  为实现潜力,可贸易部门须再次扩张:随着货币贬值造成进口减少,并使实质单位劳动成本因名目薪资不变而下滑,失业劳动力与资本将流向外部市场,以追求商品、服务与资源。

  这一幕已发生在美国,出口已超越先前高点,进口却依然疲弱;经常帐逆差正在缩减;可贸易部门净就业也在增加(20年来首见)。事实上,美国成长的加速逾半数发生在可贸易部门,即使该部门只占经济的三分之一。

  但劳力节约技术、使低附加价值产业与功能集中至低收入国的全球供应链重构等长期因素,令就业依旧低迷。财政拖累也是美国复苏仅限于局部的原因之一,2008年后的衰退使部分杠杆转移到公部门,导致债务负担增加,引发须立即实行撙节以因应的争议。

  然而主要问题在于公部门投资仍远低于能维系成长的水平。欲充分实现成长潜力的难处,是让内需组成由消费转向投资而不提高杠杆。这意味要透过税收、降低家庭消费(与财富累积)来由公部门支付其缺口。

  这也意味保持内外需求的合理平衡,提高中、长期成长对国内总需求组成(与规模)的敏感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决策者必须谨慎,因低利率可能使成长模式重回杠杆与消费内需导向,阻碍转向可贸易部门的结构变迁。

  某些欧洲国家也太仰赖内需,需朝可贸易部门重新平衡。采用欧元的头十年,欧猪五国(PIIGS)名目单位劳动成本锐增,德国却几乎不变。若无共同货币,这种差异将伴随汇率调整─在过度杠杆化与内需导向的成长模式终结后(甚至之前)发生。

  货币联盟中无法产生这类调整,单位劳动成本正经由名目薪资成长的长期停滞与实质薪资的缓慢下降而逐渐再辐合。且因内需跟不上供给,这条缓慢的道路基本上透过可贸易部门的扩张,延缓或妨碍了成长。

  结构调整也深受就业能否轻易在全球供应链的各产业间转移、或从经济中不可贸易部门转移到可贸易部门所影响。

  但正如欧元区困顿国面临币值被高估,德国却被低估,这通常会产生外部盈余,并导致储蓄超过投资。被低估的货币也常造成相反类型的失衡成长模式。

  巨大的可贸易部门与国内总需求的不足。由于先进国家的不可贸易部门往往创造更多就业,这种模式可能引发就业问题。

  关键在于,恢复成长需要仔细分析结构平衡、留心不可贸易部门的需求局限,并关注可贸易部门扩张的障碍。其中部分障碍来自供应面的僵化,其余则与膨胀的内需更有关。若想实现强健的复苏,两者都不容忽视。(译/刘利贞)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