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经济政策取向以稳健为主

www.jctrans.com 2016-2-24 11:49: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

  作者:周子勋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

  通读此次会议内容,不难看出其中透露的重要信号:追求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稳健的宏观政策是中央2016年的重要目标。此次会议指出,今年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中国经济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会议强调,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归结起来,会议内容的核心意思有三个:一是调结构的决心不能动摇;二是防风险的意识要加强;三是稳经济的信心要加强。可以相信,这三层意思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经济主调。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有两个现象:一是投资回报率递减;二是杠杆率不断提高,现在还在提高,蕴藏着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危险。正是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的复杂性,中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些政策思路显然是为经济发展中的多种矛盾“拆弹”。而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也正是纠正过去一味求快的发展方式,放慢脚步化解矛盾。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的发展思路和政策重点将转向稳健,追求的目标正从规模和速度转向质量和稳健。

  需要注意的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实施必须循序渐进,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保持稳健。以去杠杆为例,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显示,中国加入WTO到全球金融危机这一段时间,中国的杠杆率稳定而且下降;但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2009年后杠杆率逐渐上升,显示金融危机对杠杆率的变化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2009年之前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平稳,2009年以后开始上升。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事情,这一杠杆率从2008年的98%,提升到2014年的149%,增加非常快。在社科院做的国际比较显示,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水平在所有比较国家中是最高的。中国的杠杆率如果有问题,主要是非金融企业。因为在中国,企业出了问题,一定会造成银行出问题;银行出了问题,一定连带财政出问题;财政出问题,一定意味着整体经济出问题。在去杠杆问题上,偿还债务是正道,包括出售资产偿债。但如果都靠出售资产偿债,资产价格急剧下降,债可能越偿越多。在经济稳定和去杠杆之间,政府部门一般会倾向于选择经济稳定,一边喊去杠杆,一边提高杠杆。另一个解决办法是减记债务,由政府或央行来承接债务,这虽然在短期内可行,但长期风险非常大,会增加政府债务;如果央行承接,会扩张其资产负债表。降低杠杆率的唯一出路是在控制债务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中国去杠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能通过银行倒闭、金融市场狂泄、失业率上升等极端形式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完成。去杠杆是一个极为缓慢、曲折波动的长过程,核心问题在于去杠杆和保持适当增长速度存在着矛盾。因此,在中国去杠杆,一定要保持稳健和均衡。

  此外,应该注意到,面对当前困难重重的实体经济,中央明显加强了政府稳增长项目的力度。2016年1月份,贷款投放增长2.5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万多亿元。尽管历来每年1月份基本都是年度信贷投放最多的月份,但更主要的因素则在于大量稳增长投资项目被释放,需要信贷资金跟上以便尽快开工。而“去产能”和“去库存”的任务,也要求为破产清算、兼并重组和职工安置等准备出足够资金。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盈利,也有增加放贷的需要。以上这些都预示2016年会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此,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也提出警示:货币政策要稳健、适度、灵活,要避免过多的放水和宽松,因为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可能会产生资产价格的泡沫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毫无疑问,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政策要稳健,经济增长要平稳,不要出现增长跳空,也不能出现政策跳空。正如专家所言,维持稳健将成为未来所有宏观政策的基调,也是分析许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具体来说,未来需要做好这么几件事:一是先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稳定人民币预期,实现汇率稳健,资本不再大量流出;二是市场化改革,放大市场,扩展内部市场空间,让资本逐步进入实体经济;三是在稳健前提下,继续推动结构改革,缓解结构问题,控制债务和杠杆比例;四是稳健目标达到后,再利用庞大国内市场的优势扩大消费。总之,短期内实现稳定是最好的结果。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