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政府如何化解当前经济问题

www.jctrans.com 2014-5-29 11:35:00 价值中国

导读:中国政府如何化解当前经济问题 .

  我们知道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是一段时间经济低效率运行的一个总爆发,说明它们经济中的问题还有表现出来的途径,通过危机,问题得以释放。它们的这个途径是:货币交易是放开的;银行是市场化的,对存款人来说存在风险;股票市场是真正起作用的等等。但是这几点在中国却不存在,因为外汇管制,中国不会发生足以影响国内货币供给的货币市场波动;中国的银行没有市场化,国家(用社会平摊的方式)来作银行信用的总后台,完全不可能发生挤兑;中国的股市本来就是提款机和花瓶。可以说,中国的资本领域没有实质性的市场化,一切都在政府的控制中。 

  既然水肯定是在减少的,循环体中的水又要维持不变或保持增长(这个水不能少,再少失业人数再一增加就可能饿死人了),那么只有让蓄水池的水减少了。在外国,蓄水池的水减少会引起金融危机(因为蓄水池是市场化的,循环体又依赖这个蓄水池),而中国的蓄水池却完全在政府的控制之内,水再少也不会产生危机。于是中国蓄水池的水就进一步少下去,同时社会安定,经济增长,经济效率再低也不会发生东南亚的那种事。 

  那么是不是中国就不会有经济危机了?既然水在减少,水又不是无限多,这个过程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现在他们还用他们手头的钱来补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维持经济的“正常”,等到他们手头可利用的资金快完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我想了一下,只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加大从社会抽血的力度,剥削社会来补充蓄水池;其二是凭空变钱,增发货币,搞人为的通胀让每个人分摊亏空。 

  然而这两个手段的结果大家都能想得到,政府现有的抽血方式,比如卖地(这个在很多地方已占到政府收入的一半了,吓人),已经搞的社会快要爆发了(这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的爆发,可不是青壮年跑光了的农村,不是闹着玩),它们还能怎样加强抽血力度?通胀,这个怕更是它们要避免的事了,这个社会贫富分化如此之大,这样多的贫困人口,无差别的剥削方式只能把一部分人逼入绝境,逼入陈胜吴广门下。所以可以看出,虽然它们控制了蓄水池,可以作为缓冲器,把问题延后,但当蓄水池的水用完时,问题也就再也遮不住了,这个时候,问题就不是以经济危机的形式爆发,而是变成社会危机了。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只是令经济衰退,失业上升,中国的危机爆发的时候好象就不是衰退这种量变了,可能会是一种还不太好预测的质变。现在也不好说到时会发生什么事,现在还觉得很安逸的人,最好把屁股坐稳些。 

  从上面的分析看,危机的起因是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能看见的这些事:大大小小官员的吃喝坐骑、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虚高的房价、无处不在的商业欺诈、对私有产权肆无忌惮的侵犯、国有企业、过热和宏观调控……,就是我们耳闻目睹的事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这些事是如何形成的?归结到最后(《中国社会的现状及成因》),是因为不受制约的权力,也就是专制。当然,因为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受制约,如果中央能暂时把地方制约住,使它们收敛些,可能能使问题缓解一下,但这个能期望吗?如果不能期望,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终极问题就归为一体了----走向民主政治。 

  再谈两个问题。一是关于腐败和分配问题。一般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谈官僚集团的腐败,谈腐败带来的合法性丧失问题,其实在经济上它也有影响。在经济上,因为权力寻租,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也就是说权力参与了分配,一方面它对经济的效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它使社会分配不公,也对贫富分化有贡献。在分配问题上,更多地体现在资本成本和人力成本之间的巨大不平衡,中国人力成本太低,财富向资本家手中集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在于人口过剩,更在于专制政权对社会自发组织的控制,使得工人的力量太弱,只得任人宰割。分配上的贫富不均对那个经济循环体也有影响,庞大的劳工阶层收入太低,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致使中国内需不足,而资本的过度集中,则有利于向蓄水池补充水份,有利于现有局面的维持。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制造”。目前中国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世界性的加工基地,“中国制造”通行全世界。上面说了,因为劳动力成本过低造成内需不足,如果需求不足,经济是不能高速运转的,正是出口需求、巨大的贸易顺差支撑了经济“增长”,支撑了巨大的中国经济体。这种外向经济,还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吸纳外资,有利于向蓄水池补充,中国继续维持自己的世界加工基地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稳定有巨大的意义。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虽然有巨大的进展,但在资本领域差不多只是变得更乱,没有多少实质的进步。现在资本领域累积的问题已经不可能解决,而资本领域作为政府保持稳定最有力的工具也不可能放下,资本领域的改革实际成为不可能的事,市场化改革也只有停滞。这种局面下,政府能作的只有想尽办法搜刮资本,延口残喘而已。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