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增速放缓

www.jctrans.com 2014-5-29 10:20:00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 最近几个月,投资者对中国增长势头走弱以及这种势头对亚太其他国家影响的忧虑不断增加。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是亚洲其他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国,而且也是亚太其他国家出产的多种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因此,中国增长进一步放缓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会透过三农产品9.64-0.01-0.10%种管道浮现:贸易额、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联系。

  贸易额

  中国国内需求放缓毫无疑问将损及进口增长,进而影响到中国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然而,中国的出口总量常常夸大一个事实:用于出口的加工零组件半成品占中国进口产品的40%以上。其中一个例子就是iPhone手机:中国生产iPhone的成本仅占生产总成本的3%~4%,但是,当中国将成品运到美国,就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贸易逆差。亚洲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内需的真正出口量,透过成品的附加价值可获得较真实的反映,即产品进口并再出口时,将产品的附加价值舍去。就GDP而论,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依赖性最高(7%),其次是马来西亚(5.4%)和新加坡(5%)。如对中国增长急速放缓的担心进一步升高,这些经济体的货币很可能走软,对美元将贬值2%~3%左右。

  即使如此,中国进口需求仍然大幅低于美国和欧盟,这意味着已开发经济体的消费需求改善可以抵消因中国潜在的增长放缓所带来的影响。平均来说,亚太地区对欧盟和美国的附加价值产品出口分别占其GDP的4.9%和4.7%,而对中国同类产品的出口仅占3.9%。

  大宗商品联系

  中国增长放缓很可能和房地产有关,并可能对大宗商品如煤、基本金属以及铁矿石产生负面的需求冲击。对于大量出口这些大宗商品的澳大利亚可能影响最深,印度尼西亚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因此未来12个月,上述两国货币(澳元和印度尼西亚盾)对美元很可能呈现中到高位数贬值。

  在亚洲各国中,尽管马来西亚也是大宗商品的纯出口国,但其出口收入主要来自天然气出口,主要出口日本。中国增长放缓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影响相对有限。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新西兰,其出口产品主要为乳制品和农产品。

  对亚太其他国家而言,主要出于自身的能源需求,多数亚洲国家是能源类大宗商品的纯进口国,如原油和天然气。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金属矿石和煤的进口却非常少。所以,金属矿石和煤的价格走低,实际上将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平衡产生轻微的正面影响。

  金融联系

  和贸易与大宗商品相比,金融联系的重要性可能较小。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截至2013年第三季,外国银行对中国实体的曝险总额为8800亿美元,其中有约7000亿美元的外汇,其余为对境内中国公司的人民币曝险部分。即使如此,鉴于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金融联系可能多集中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因为截至2013年第三季,两地对中国内地的海外银行业曝险部分分别占各自银行资产的19%和8.5%。

  我们也考虑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DI)。尽管过去五年,中国内地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劲,每年增长达27%,但几乎60%的对外直接投资都在香港地区。虽然澳大利亚是第二高的投资目的地,但2012年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对外直接投资仅为其投资总额的2.5%,新加坡位列第三,为1.7%。就GDP来说,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对香港地区意义重大(占其GDP的19.5%),但对澳大利亚(0.1%)和新加坡(0.5%)来说却乏善可陈。对亚洲其他主要国家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