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全年经济增长仍有望实现预定目标

www.jctrans.com 2014-4-24 15:24: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和周期性因素,特别是工业生产受到暖冬、出口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回落较大,社会商品零售增速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回落。

  中国经济观察与展望(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和周期性因素,特别是工业生产受到暖冬、出口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回落较大,社会商品零售增速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回落。

  (一)经济增长减速,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较上年四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基本处于符合年度增长目标的合理区间内。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和周期性因素,特别是工业生产受到暖冬、出口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回落较大,社会商品零售增速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回落。3月份,工业生产、社会商品零售和出口都出现了回升,表明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长的短期和周期性因素正趋于减弱。

  (二)多项结构指标向好,经济结构改善明显

  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一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速为7.8%,比第二产业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产增速和比重的提高是经济增长在工业减速明显情况下高出预期的重要原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一季度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6.7%,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次高值。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64.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继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6%,比GDP增速高出了1.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一些先行指标偏弱,经济增长存下行压力

  一季度投资与价格指标表现疲软,表明当前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未来下行压力还较大。一季度投资增长连续3个月回落,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软肋,且投资先行指标表明投资形势近期难以明显改观。3月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均比前2个月明显回落,降幅分别达到2.6和2.1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也持续走低,降幅逐月扩大,3月PPI下降2.3%,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这是PPI自2012年3月以来的第25个月下滑,表明总体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仍在延续,这对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长都构成了较强的制约。

  今年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

  我们要高度关注经济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趋向性问题,具体为在区域市场持续分化的背景下,不同城市房地产景气程度已出现较大差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持续时间之长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所未有的;外贸出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融领域一些潜在风险显性化;建立新的符合实际的规范尚需时日,形成“后门”已关而“正门”未开的体制转换的空窗期,客观上使一些地方政府陷入工作开展无从下手、施展不开拳脚的局面,从而造成了资源利用的另一种低效率。

  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基本保持平稳,展望全年,我国仍具备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基础与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关注经济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趋向性问题,对一些可能导致经济下滑的风险要妥善应对。

  (一)房地产市场调整分化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后,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区域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与前些年各地住房普遍供不应求、市场热销情况不同,在区域市场持续分化的背景下,不同城市房地产景气程度已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相对不足,住房销售量依然保持一定增长,价格也仍在上涨,今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有69个,二手住宅上涨的有68个。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整体下滑,部分地方观望情绪上升。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库存水平持续上升,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部分城市去库存化周期平均达到14至16个月,预计这些城市的房地产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将进入阶段性调整状态,局部地区存在过剩引发楼市崩盘的风险。房地产市场的这一变化,已经引起房地产市场销售与投资的较大幅度下滑,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5.2%,明显低于上年同期的61.3%的增速,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8%,也低于上年同期的20.2%。从一些先行指标看,房地产业的这种疲软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3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等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5.2%和2.3%。由于房地产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例,前后向产业关联度高,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拖累作用。我们根据投入产出表估算,如果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6%,其拉动的GDP增长将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回落

  自2012年3月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始终处于下降状况,持续时间之长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所未有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企业预期变差,对工业生产与投资都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企业尽量压低库存,导致终端需求减弱的影响被放大,工业生产呈现更大的波动。自2012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除1个月外始终处于50%的临界点之下。另一方面,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回落对制造业投资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放缓了2.5个百分点。

  (三)外贸出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去年以来,虽然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动能普遍增强,但对我国出口还未造成实质利好,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出口容易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如今年一季度受美国冬季严寒等的影响,我国外需总体较弱。从受虚假贸易影响较小的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看,今年一季度增长4.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二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达国家需求回升对包括我国出口在内的全球贸易拉动较以往有所减弱。如2011—2013年美国经济名义增长分别为3.8%、4.6%和3.4%,但其商品进口增长分别为15.5%、2.8%和-0.4%,经济增长对其进口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三是去年以来,巴西、印度和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均为近年来的低点,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出口也将带来不利影响。2013年年底中国对东南亚、巴西、南非、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7.7%,而今年1—2月这一比重为17.2%,下降了0.5个百分点。四是区域动荡给我国出口带来不稳定性,中东、北非、乌克兰等动荡局势难以得到根本性好转,一些国家政治矛盾趋于激化,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也更趋于严峻,对我国正常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干扰。

  (四)金融领域一些潜在风险显性化

  今年金融领域内一些市场担心的潜在风险显性化的可能显著增大,可能对金融市场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从年初中诚信托30亿元兑付危机到近期超日债违约,今年可能出现一系列违约事件。特别是地方政府今年也处于偿债高峰,预计债务到期量达到3.6万亿元,更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出现违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与隐性担保,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但如果集中大量出现违约,则可能导致市场信心与情绪急剧变化,轻则使风险溢价明显上升,推高实际利率水平,重则可能导致社会融资量大幅减少,伤害实体经济。加之,今年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和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更需要特别警惕整体流动性紧张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今年一季度货币金融运行情况看,已经出现了流动性紧张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苗头。今年3月M2增速为12.1%,创出了20多年来的新低,也明显低于了13%的年度目标。随着表外融资的下降,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也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612亿元。在利率方面,短期资金的利率有所回落,但中长期资金的利率升高,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根据我们计算,银行间市场同业隔夜拆借利率由去年年中的月平均6.7%下降到了今年3月份的2.3%,而同期银行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由月平均3.5%上升到了4.5%,企业债利率上升的幅度更大。表明对实体经济更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变得更为困难了。货币金融形势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政策目标,对实体经济也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需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度加以微调。

  (五)体制转换的空窗期风险

  从去年开始,新一届政府大力推动政府自身改革,对过去一些不规范不合规的政府行为进行纠正,堵住了财政支出中的一些“后门”、“斜门”,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浪费。但建立新的符合实际的规范尚需时日,形成“后门”已关而“正门”未开的体制转换的空窗期,客观上使一些地方政府陷入工作开展无从下手、施展不开拳脚的局面,从而造成了资源利用的另一种低效率。如2013年底财政性存款高达3万亿元,今年3月则进一步上升到了3.1万亿元,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积极财政的实施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反腐的新形势下,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中滋生出的“懒政”、“惰政”等不作为思想苗头。

  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与走势判断

  下半年经济走势主要受外部环境与政策因素影响,如果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符合预期,稳增长和相关改革与结构调整措施及时到位,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将仍有望继续加强。

  今年3月份的数据表明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的短期和季节性因素已有所减弱,3月份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较1—2月出现了回升,二季度经济增长具备一些内在的回升动力,近期中央也出台了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政策支撑作用将逐步增强,同时考虑到上年基数较低,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望企稳回升,实现7.6%左右的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7.5%。物价方面,上半年总体通胀压力不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国内相关成本尤其是原材料价格下行的态势仍将继续。但我国已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时期,由此将推动服务类价格持续上涨。预计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5%。

  下半年经济走势主要受外部环境与政策因素影响,如果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符合预期,稳增长和相关改革与结构调整措施及时到位,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将仍有望继续加强,但受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同比增长率不会特别强劲,预计将取得略高于上半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为7.6%。下半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因素可能小幅推高物价,但总体通胀形势依然可以保持平稳,预计全年CPI增长2.7%。

  政策建议

  宏观政策要对当前经济增长下滑做出适当反应,以支撑市场信心,并对冲可能影响全年增长的风险因素,要适度微调政策,并加快实施一批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措施,提高各项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间的匹配协调性。

  (一)适度微调,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中央已经确定的中西部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及时拨付预算资金,创新政策性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治理雾霾力度,2014年财政预算中环保支出增速低于总支出增长,应考虑适当加大,做几件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大事。货币政策要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灵活性,保持市场流动性,适度提高货币供应增速。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密切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把握外汇占款增长情况,根据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形势,灵活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必要时可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满足合理的市场流动性需求。继续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作好优先股、新股发行和创业板融资改革,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快民间资本发起成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把控好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节奏,防止利率上升过快和汇率过度波动伤害实体经济。

  (二)多措并举,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确实积累了一些财政风险,主要是地方政府负债增长过快,需要加以控制。但就当前绝对负债水平看,以各类预警指标来衡量,都尚处于安全区间,因而具备逐步化解软着陆的空间。因而一方面要积极遏制债务快速上升的势头,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政策转向过快导致资金链条断裂、风险集中爆发的局面,特别是要在堵不规范融资的“后门”同时,加快开辟规范的“前门”。首先要从整体政府体系角度考虑政府债务问题,调整政府体系的负债结构,由于中央政府承担财政风险的能力最强,可适度加大中央政府的负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结合财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要在跨区域和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环境保护和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承担更大的支出责任。结合预算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规范融资制度与渠道建设,应允许地方政府或其融资平台发行10—15年期的城投债,置换部分高息的银行贷款和信托,降低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加快国企改革,加大在竞争性领域和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的公用事业领域国企退出力度,盘活国有资产,扩大财政可利用资源。

  我国金融风险主要与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过剩产能等问题相联系,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过程中在竞争压力下金融机构采取激进经营策略追求高收益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优化存贷比监管,将部分较为稳定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口径进行管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结构调整、创新升级、改善民生、节能环保和农业水利等重点领域。有序处置各类违约,既要打破刚性兑付隐性担保的错误预期,也要防止大面积集中违约带来的冲击。处理好鼓励金融创新和加强监管的关系,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防止形成新的风险点。加快建立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

  (三)创新调控思路,释放需求增长潜力

  用改革的方式来加快释放需求增长潜力。在出口方面,应采取有力措施抓住世界经济回暖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推进贸易便利化措施和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创造新的贸易机会,充分挖掘贸易增长的潜力,积极扩大出口,为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在消费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收入分配调节制度,注重利用财产税、消费税等新的再分配手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稳固消费增长基础。二是进一步减少消费领域的行政性干预,减少消费禁区,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多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消费,逐步实施消费分层调控政策,释放消费增长潜力。三是抓紧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在实践中贯彻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的新理念,加速扩大现代消费群体,释放内需增长空间。四是以鼓励创新为重点,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结合“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最大限度缩小涉及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审批、核准、备案等行政审批范围,建立完整、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促进新型消费发展。

  (四)加快推进改革,提高供给效率

  当前应优先推进一批有助于提高供给效率的改革措施,既有利于稳定短期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一是继续推进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负面清单管理的实施范围,切实减少和消除政府不必要和不当干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对民资和外资开放服务业市场,缓解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供给不足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三是加快推动垄断行业改革,破除行政垄断,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可竞争环节也要引入竞争,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四是在产业政策方面,特别是治理产能过剩中,加大淘汰高污染、低信用生产者的力度,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损害和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五是加快研究出台公私伙伴关系(PPP)政策框架与实施细则,加大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并提高建设运营效率。

  (五)加快实施分类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实施分类调控。因此,要加快制定调控政策措施的细则。在一线城市,要继续从严实施限购政策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支持和保障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满足普通居民自住性购房的刚性需求。在三四线城市,要重视消化存量,控制商品房新开发规模,控制预售许可审批进度。继续加强和改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适当调整保障房地区分布,增加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二线城市保障房建设规模,扩大人口覆盖面,调减住房矛盾并不突出地区的保障房建设规模。

  (六)加快完善政府激励约束机制,缩短体制转换空窗期

  在建立阳光财政的过程中,应在保证减少或消除浪费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支出标准,保障各级政府正常的工作经费,预算经费应根据业务与工作量确定,而不搞一刀切式的统一规定。加大向地方政府放权,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扩大地方政府的支出自主权,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公共服务的需求。关心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加快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既要“堵歪门”,也要“开正门”,在清理各类灰色、隐性收入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绩效工资,尽早结束事业单位工资“欠账”的局面。同时还应加强对干部业绩的考核,健全考核体系与评价机制,克服“不犯错、求安全”的懈怠思想,防止由“乱作为”转向不思进取的“懒政”。

  (执笔:孙学工 杜飞轮 刘雪燕 肖潇 唐健)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