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货改:痛则通不痛则不通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8-30 8:11:00 中国网

导读:纵观历史,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还是近现代的戊戌变法,改革都是在困难中前行,不断探索新的出路。

  王有德

  纵观历史,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还是近现代的戊戌变法,改革都是在困难中前行,不断探索新的出路。在市场化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足不仅仅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的阶段,还有更多的精神需求有待于满足,这就意味着服务的品质也成为窗口行业关注的焦点。铁路以前总是戴着“铁老大”的光环,走到哪里都底气十足,摆着架子等货主上门。在货主眼里,铁路货运可谓门难进、脸难看、车难要、货难运,尤其是“两装两卸”,几乎将铁路运价低廉的优势消耗殆尽。公路、航空、水运等曾经的“小兄弟”却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极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以切实的行动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最近几年,别说是零散货物,就是那些最适于铁路运输的大宗长途货物,也随着高速公路的延伸和物流业的发展逐渐从铁路货运市场流失出去。

  端着“铁饭碗”的铁路人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市场经济是无情的,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谁违背了生存法则,谁就会顺理成章地被历史淘汰。转变观念,和过去的理念说再见,学习兄弟行业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做法,这是铁路顺应市场的需要,也是其自身的生存之道。6月15日,成立3个月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拉开了货运组织改革的序幕。这个拥有220万铁路职工的庞大机构,现在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身,要放下架子走向市场找出路,通过改变货运程序和改进服务方式,重新赢得货主的信任,占领和扩大流失的货运市场。这样的巨大转变,能顺利吗?铁路人的架子能放下吗?

  生存才是硬道理。如果货运组织继续沿用老一套运输体系,既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又不能满足货主需要,丢失的运输市场份额还将继续扩大。铁路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审慎抉择,终于出台了“实货制”“门到门”“一口价”等便民举措,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铁路运输整体改革步伐,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尊重市场,这应该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此次改革的源动力。铁路货运改革将是铁路主动融入市场的一次破冰之旅,若痛则通,若不痛则不通。面对铁路货运改革,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时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市场接受挑战,同时发挥铁路运量大、全天候、覆盖广等先天优势,再辅之以优质的服务,铁路货运必将很快夺回流失的市场,迎来扭亏为盈新时代。痛是暂时的,也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