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上半年三大航乍暖还寒 民航冰川期悄然降临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9-3 11:51:00 民航资源网

导读:2013年上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增长动力不足,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速同比略有下降。

  2013年上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增长动力不足,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速同比略有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随着市场需求增速放缓、高端旅客需求下滑、行业运力快速增加和高铁网络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效应逐渐显现,我国航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航空公司均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主业利润惨不忍睹

  其实在去年底各航空公司均已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经营环境的恶化,在制定今年盈利目标的时候也纷纷给出持平或略低于去年的目标值。但行业形势的变化似乎超出各公司的预期,根据各公司中报,2013年上半年,南航实现营业利润(不含政府补贴等营业外收益,下同)1.9亿元,同比下滑12.6%;东航营业亏损4.3亿元,同比多亏4.1亿元;只有国航令人眼前一亮,录得营业利润12.4亿元,增长12.1%。似乎这样的业绩仍还可以算是“差强人意”,但年报的背后是否也是如此呢?为了得到航空主业的盈利情况,我们再来看看汇兑收益这个“场外因素”的影响 。剔除汇兑收益,三大航的航空主业营业利润就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国航盈利1.2亿元,同比下降91.9%;东航亏损16亿元,增亏18.1亿元;而南航也亏损12.4亿元,利润下滑17.6亿元。这样的业绩确实不那么好看。

  运力快速增长加剧供求逆转

  如果说宏观经济下行、公商务旅客需求减弱、高铁网络竞争加剧带来了市场总体需求不振的话,行业运力的快速增长恰恰加剧了行业供求关系的逆转。今年上半年,国航净增9架飞机,东航净增17架,而南航却一口气净增了34架飞机。从最真实的运力指标-可供座公里(ASK)来看,国航、东航、南航分别增长7.5%、11.9%和9.4%,除南航增速下滑2.9个百分点外,国航、东航的运力增速分别比去年提高3.2、5.0个百分点。且随着各公司订购飞机的相继交付,预计“十二五”后期运力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将为行业经营环境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降价保量、乍暖还寒

  业内曾有观点认为,今年上半年行业旅客运输量仍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且从反映供求关系的指标-客座率来看,均基本稳定,似乎市场需求尚可。然而,虽然国航、东航、南航客座率分别比去年+1.1、+0.2和-1.1个百分点,看似变化不大,但其实这只能说是三大航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降价保量”的无奈之举。

  从下图可以看出,为了应对下滑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旅客下滑的客源结构性变化,各公司不得不采用“降价促销”的市场策略。其中,南航受累A380飞机的市场结构性亏损和“澳洲之路”的战略性投入,座公里收入降幅最大,达14.4%,座公里收入最低达0.471元;国航占据北京、成都等优质主基地市场并及时调减国际运力投入国内市场,座公里收入降至0.487元,在三大航中保持领先;东航依靠日本等国际市场的强劲复苏,座公里收入达0.473元,降幅最小仅为-8.9%。可以说,三大航的票卖得更便宜了。

  综上,今年上半年三大航“差强人意”的净利润表现、行业近两位数的客运量增幅和基本稳定的客座率,并不能掩藏行业经营环境持续下滑、票价纷纷跳水、航空主业盈利艰难的窘境。民航业作为一个周期性行业,新一轮的冰川季已经悄然降临,各航空公司只有充分认识到经营环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根据环境和市场结构变化,从商业模式、网络结构、到营销策略、产品设计做出一系列调整,才能在这一轮的冰川季中安然过冬。

  备注:

  1.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公司半年报,国航含国航股份、深航、国货货、大连航、山东航、澳门航;东航含东航股份、东航江苏、东航云南、东航武汉、中货航上航、联合航;南航含南航股份、厦航、重庆航、汕头航、珠海航、贵州航

  2.今年上半年,油价同比基本持平,故不作为考虑重点。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