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武汉航空第四极地位有点悬 两度被长沙郑州赶超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5-17 9:42:00 荆楚网

导读:武汉在中国航空版图中的地位,正面临中部其他城市的强有力挑战。继 2010年航空客运被长沙赶超后,2012年,一直稳居中部航空货运第一的武汉,冠军宝座又易手郑州。武汉追逐国内航空“第四极”的梦想,变得悬念丛生。

  武汉在中国航空版图中的地位,正面临中部其他城市的强有力挑战。继 2010年航空客运被长沙赶超后,2012年,一直稳居中部航空货运第一的武汉,冠军宝座又易手郑州。武汉追逐国内航空“第四极”的梦想,变得悬念丛生。

  落寞:两个第一相继旁落他人

  不久前,民航总局公布了2012年全国机场货运吞吐量排名:郑州新郑机场完成货运吞吐量15.1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7.07%,在全国排名从第20位跃升至第15位,一举超过武汉天河机场成为中部第一。武汉天河机场去年货邮吞吐量12.81万吨,增幅仅4.4%。

  2011年前,武汉机场货运量一直稳居中部之首。但2011年以后,武汉航空货运一直不温不火,去年下半年,武汉唯一的全货机国际货运航线也停航。

  相比之下,郑州近年来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货运航空公司。去年8月,俄罗斯空桥航空入驻郑州,开通郑州—莫斯科—阿姆斯特丹货运航线;去年10月,全球最大包裹运送公司UPS落子郑州,开通郑州—韩国仁川—美国安克雷奇航线。

  而且,今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准的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面对昔日“小兄弟”的反超,本地航空人士难掩心中的落寞。

  这不是武汉航空界第一次感受到落寞了,2010年,在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位中,武汉被长沙反超,失去了此前一直保持的中部第一位置。

  原因:高铁与水运分流了航空

  短短几年时间里,航空客流和货运中部第一相继易手的原因何在?

  客流方面,高铁“公交化”被认为是阻碍航空客流增长的主要原因。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武汉至广州的14个航班都受到很大影响,机票价格集体跳水;而此前的合武客专开通,武汉到上海的航班同样受到冲击,武汉到南京航班一度停飞。目前,以京广高铁为主干的南北纵向大通道和以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为主干的东西横向大通道在武汉交会,在高铁公交化运营的冲击下,武汉航空客流被严重分流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目前长沙仅有京广高铁一“纵”,航空受到的冲击远不如武汉强烈。

  货运方面,武汉之所以被郑州赶超,也是由武汉的区位特点决定的。近年来武汉的铁路建设较郑州更胜一筹;此外,武汉更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不少货物通过“江海直达”运往全球。在业内人士看来,可选择的运输方式很多,反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空货运发展。

  悬念:争夺枢纽面临强大竞争

  目前,真正被称为国家级“航空枢纽”的机场只有三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在国家级航空枢纽上却是空白。

  国家民航局出台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中西部城市设一个地位与北、上、广机场地位相同的国家级枢纽机场,一时间点燃了众多中西部城市冲刺国家级“第四航空枢纽”的梦想。

  武汉当然不愿放过这样难得的机遇,去年,武汉市相关部门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出争夺航空“第四极”的目标。

  从目前竞争态势看,武汉机场集团有关人士分析,西部地区的成都双流机场无疑实力最强,其旅客吞吐量是长沙、武汉等中部机场的2倍以上。

  现在,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武汉不仅要面对成都、重庆这两个西部城市的强劲竞争,还要面临同为中部地区的长沙、郑州这两个昔日“小兄弟”的有力挑战。武汉能否在这轮竞争中胜出,留有巨大的悬念。

  重返第一 竞逐枢纽仍有希望

  武汉是否还有实力挑战航空“第四极”?业界人士广泛认为,尽管目前武汉航空优势受到挑战,但从长远看,由于武汉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武汉仍有希望冲刺国内航空“第四极”。

  喜人:一季度客流重返中部第一

  今年一季度,武汉天河机场客流成绩单飘红,在全国各大机场排名中位列第13位,超过长沙(位列14位),暂时重回中部第一。

  武汉在落后长沙3年来首次在季度排名反超,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武汉一季度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0.3%,增速甚至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机场。

  武汉航空客流之所以能明显增长,与去年以来密集开通的国际和地区航线密不可分。

  去年4月12日,武汉至法国巴黎国际直航航线开通,成为武汉乃至华中首条直航欧洲的航线,带动、吸引了大批周边省市客流。与此同时,武汉至新加坡、武汉至曼谷、武汉至日本大阪、静冈等航线也在去年相继开通。今年1月,国航开通武汉-北京-洛杉矶联程航线;4月26日,东航开通武汉-上海-旧金山一机到底航线。武汉由此也成为中部地区客运通航美国的唯一城市。

  优势:三大国家战略助力航空

  一大批国际和地区航线的开通所产生的“虹吸效应”逐渐开始显现。亚洲最大廉价航空亚航开通的武汉至曼谷航线从开航便受到热捧,武汉至巴黎、旧金山等国际航线客流也逐渐攀升,为市场所看好。预计到今年年底,武汉国际及地区航线将由去年底的20条增至26条。武汉当之无愧成为中部地区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

  虽然在争夺国内航空“第四极”的竞争中,武汉目前尚不具明显优势,但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对打造航空枢纽的愿望和决心强烈而坚定。

  武汉市交委主任彭俊认为,武汉构筑中国内陆国际航空枢纽,既有客观需求,也有市场推动因素。武汉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吸引了包括大批欧资、日资、美资以及台资、港资企业在内的近6000家外资企业,迫切需要有便捷的航空通道。

  而且,武汉还是中部地区唯一设立领事馆的城市,目前法国、美国、韩国已在汉设立总领事馆,可以签发湖北及周边省市居民的签证,为拓展国际航线、建设门户机场提供了便利。

  竞逐:政府鼎力支持枢纽建设

  湖北机场集团总经理韩志亮认为,今后武汉将显现越来越多的竞争优势。

  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对航空枢纽建设高度重视和支持。2006年,武汉市政府便设立航空发展引导专项基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奖励航空公司在武汉新开航线、增开航班。去年,经过两年多酝酿修改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民航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具体目标:到2015年,武汉天河机场客货运输量进入全国前10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到2030年,武汉天河机场客货运输量力争进入全国前5位、中部地区第1位,武汉天河机场成为全国重要的门户机场和国际货运中心。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看,武汉在中部亦拥有优势。去年8月,武汉天河机场A380备降机场改造工程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A380备降机场。今年4月30日,一架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宽体客机因雷雨而成功备降天河机场。

  随着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推进,未来将建设一条长3600米、宽60米的第二机场跑道。三期工程建成后,天河机场将晋级为中部唯一最高等级4F级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大型飞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