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石油贸易:中俄为何抛弃美元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6-1-26 14:56:00 国际商报

导读:中俄石油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对眼下的俄罗斯来说,可谓是急其所需,原因有二。

  中俄两国对人民币的“共识”正愈发一致。尽管官方并未明确宣布中俄石油贸易将采取人民币结算的模式,但据外媒报道,这一“人民币换石油”的模式已在中俄石油贸易中进入实操阶段。从1月起至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已开始收到以人民币结算的输油款项。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旗下石油部门GazpromNeft高层最近公开表示,自2015年以来,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出口到中国的石油都是以人民币结算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中俄决定在石油这一重要的大宗商品品类上联手“去美元化”呢?

  俄罗斯的需要

  中俄石油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对眼下的俄罗斯来说,可谓是急其所需,原因有二。首先是市场和客户资源占有。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指出,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在石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方便中国购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宋艳梅分析称,当前全球油价跌至历史低位,产油大国沙特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和俄罗斯都没有减产的计划,如此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保住自身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占有,这使得其对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石油的市场份额占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石油贸易中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正是利用地缘和政治优势在与OPEC国家的石油市场份额争夺中“先下一城”。

  事实是,俄罗斯这一“近水楼台”的战略也确实有所斩获。资料显示,多年来沙特都在中国石油进口国榜单中排名首位,但2015年5月这一情势有所逆转,当月俄罗斯首次取代沙特在对中国输油市场位居月度第一,10月这一逆转情势再次上演,之后连续三个月俄罗斯都雄踞对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榜单首位。其中2015年11月,俄每天对华输油94.9925万桶,高于沙特的88.695万桶。

  其次是俄罗斯自身的原因。石油价格暴跌背景下不断升值的美元正给俄罗斯经济造成更大的压力。

  宋艳梅表示,对俄罗斯来说,这边厢以美元计价财政收入因油价的暴跌而不断缩水,那边厢美元升值带来的卢布贬值使俄罗斯进口食物、蔬菜等产品的支出不断增加,“两头拖拽”加大了俄罗斯财政入不敷出的风险。

  当国际油价还处于50美元/桶的水平时,俄罗斯财政部长谢鲁阿诺夫就曾公开称:“如果油价继续保持当前每桶50美元的低位,并且美元汇率保持不变,2015年,俄罗斯联邦储备基金将减少大约2.6万亿卢布(约合408.5亿美元),超过总量一半。这意味着2016年将是我们能以当前方式使用储备的最后一年。”如今,国际油价已跌破了30美元/桶的关口。

  中国的诉求

  相比之下,石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对中国的现实需求,远没有俄罗斯那般紧迫。

  白朋鸣认为,中俄在石油贸易中“抛弃”美元,可以减少美元计价带来的石油价格过于波动,更重要的是可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结束石油市场的美元霸权,重塑世界经济秩序。

  据俄外贸银行新闻处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俄中人民币结算额增加了250%,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互换交易额从年初起增长了11倍多,达142亿美元(约合92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信用证交易额当年增长了12倍,俄外贸银行与中国多家大型银行签署了金额近1600亿卢布(约合147亿元人民币)的贸易出口贷款协议,开具了人民币计价的信用证,并且是首家可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120亿元人民币俄中外贸融资资金的俄罗斯银行。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俄罗斯,沙特方面日前也显现出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的苗头。

  据路透社报道,沙特拟成立一只新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其石油出口累积的财富,让其以美元为主的资产实现投资多样化。目前管理沙特美元资产的沙特央行沙特货币管理局(SAMA)并未回应路透社上述消息。但路透社报道认为,若消息属实,新基金可能改变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方向,影响一些全球顶尖资产管理机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尤其受影响。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石油,贸易,中俄,美元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