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经济与流动性均不悲观 市场反应过度

www.jctrans.com 2014-2-26 14:55:00 证券时报网

导读:经过去年的长期压抑之后,马年债市出现猛烈的爆发行情。

  作者:朱凯 

  经过去年的长期压抑之后,马年债市出现猛烈的爆发行情。业内人士戏谑称,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加重,给了市场巨大的“勇气”;资金面宽裕,又给了债市充足的“子弹”。而在另一方面的股市,市场风险情绪的弱化则似乎给其带来了“灾难”。

  支撑股票市场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出现了什么大变化?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告诉记者,3月份经济数据很关键,流动性仍有可能维持宽裕态势,中国经济景气度有望改善。

  不过,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对此并不认同。一方面他赞同流动性预期会偏向宽松,但认为这可能会是建立在经济数据不够理想,央行不得不继续维持中性货币政策的结果。对此他强调,经济复苏不理想,未来的投资增速以及融资需求会下降,实体经济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减弱。

  南京银行(601009)产品策略部总经理黄艳红认为,债市的过度上涨,与部分银行暂停房贷传言有直接关系。但不管是什么消息刺激,市场纠偏总有一个过程。因此,资本市场是有些反应过度了。

  温州地区一家股份制银行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很可能不是180度转弯,而是90度的,或许是略微偏紧的。这是因为,从官方公开说法来看,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产能只会延续而不会停止,在这一点上,中央的思路基调不会改变。

  “此前央行突然宣布常备借贷便利(SLF)全面铺开,或许暗示经济回暖遇阻,也会对中小型金融机构造成未知的影响。”这位温州的银行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中信银行(601998)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认为,在美国量化宽松(QE)退出与经济复苏的长期背景,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未来3-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枢会缓慢向下,中国的宏观经济转型将会持续,不确定性仍较大。

  在经济与流动性格局的未来演变这个“难题”上,证券时报记者还对数家券商、基金的交易人士进行了采访。他们中的多数认为,经济走势与流动性格局是互为唇齿的关系,有时是此消彼长,有时又是互为促进,因此无法简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未来面临的考验将会增大。

  借助慧博智能策略终端,证券时报记者对数十家券商研究报告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和评级。结果显示,对今年一季度行情仍是以看多为主,理由大致包括货币政策将以微调为主、经济增长不会低于预期等。中信证券(600030)对国内外21家学术研究型、银行及券商机构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统计结果显示,第一季度加权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6%,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约为2.5%,工业增加值在9.7%左右,谈不上悲观。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