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华5亿元抢滩“烟台海运”

www.jctrans.com 2008-8-15 14:18:00 新闻中心

  据报道,烟台海运早有重组改制的打算,在2006年,一度与民营物流企业中通远洋物流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中通远洋物流集团计划注资7亿余元。然而,双方却因种种原因分道扬镳。事隔一年,也就是2007年9月,大新华物流率先向烟台海运抛出绣球。

  ◎中通远洋物流集团与海航大新华物流狭路相逢,挑起收购烟台海运之战

  记者 庞见波

  尽管交易早就完成,但烟台多数人并不知晓,烟台海运——这家有着26年历史的烟台本土企业,已经易主,被海南航空集团打造的大新华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收入旗下。

  “烟台海运要改组”,早在一年前就在港城上空回荡的传言现在终于落地,时间是一个月以前。业内人士称,这是2008年度中国航运市场最大一起并购案。

  起因:陷入困境

  4个月前的一则公告,勾勒出烟台海运的未来命运。

  3月3日,烟台市国资部门在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征集意向方公告:经研究决定,烟台市国资委拟对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公司进行改革重组。成立于1982年的烟台海运是在山东省烟台市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从事中国至日韩和东南亚海上集装箱班轮运输,共经营船舶40余艘,集装箱年运输能力达到150万TEU(标准箱)。

  这则当地人并无多注意的公告在全国引起了业内的普遍关注,有关烟台海运的种种运营情况随着买家的兴趣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山东国有独资的海运企业,烟台海运一度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迅猛。1990年到2000年初,其业务占据了山东市场较大份额,与山东海丰的规模不相上下。2000年烟台市纳税大户排名榜中,烟台海运以882万元高踞烟台地税29名,很多人都以在烟台海运工作为荣。

  然而,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时期,烟台海运在经营上出现一些失误,导致资金链紧张,加之随后而来的航运市场低潮,使得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当时的情景,烟台海运的工作人员历历在目。2006年9月,烟台海运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视媒体中说:“公司现在运一个小集装箱要亏210美元,大集装箱每个亏420美元。”运一个集装箱要倒贴几百美元,大轮船天天开,那轮船公司得赔多少钱呀?轮船公司如果按每箱亏200多美元计算,每周3800箱的话,要赔76万美元。

  这位工作人员说:“当市场刚开始出现负运价的时候,我就在那儿想,一开始说一天要亏辆桑塔纳,后来说,一天亏一辆奥迪,现在我都不敢想是什么东西了。我觉得如果一周亏76万美金的话,一天就意味着10万美金,那就是一辆宝马。”

  事过境迁,当时具体真相如何,难以窥测。但烟台海运陷入发展的困境,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到2007年7月31日,共计负债5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台海运中层干部说,由于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很多优秀人才这两年大量离开公司。

  竞拍:两虎相争

  改革重组,尽快改变烟台海运负债经营的现状刻不容缓。对外转让,成为决策层考虑的一种方式。

  经过审慎研究、估值,我市国资部门提出:一、此次重组新增资金不少于5亿元,其中现金至少5亿元并一次性到位,烟台国资委在重组后企业占1000万元以上股权;二、接收并妥善安置烟台海运公司现有全体职工(包括退休职工)等等条件。

  改革重组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买家的关注。其中,中远和大新华两家公司的竞购尤其引人瞩目。

  烟台海运的一位中层干部透露,事实上烟台海运早有重组改制的打算,在2006年,一度与民营物流企业中通远洋物流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中通远洋物流集团计划注资7亿余元。然而,双方却因种种原因分道扬镳。事隔一年,也就是2007年9月,大新华物流率先向烟台海运抛出绣球。3个月后,也就是2007年12月,中远集团也寻上门来,表达了合作意愿。

  两家企业的实力均不容小看。烟台国资委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中远集团是以航运和物流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拥有一家全资子公司泛亚航运,它的业务主要包括中日航线、内贸航线等集装箱业务。大新华物流的母公司是海南航空,近年来,海南省政府大力支持其全国扩张。大新华物流以海、陆、空联运发展的总体思维控股,大力发展特色物流和专项物流。其中,海运成为了大新华物流未来图谋的重要市场。

  海南航空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公司具体如何收购烟台海运自己并不十分清楚,但从空运进军海运,是海航的战略目标,为了拿下烟台海运,去年5月中旬后,大新华物流就派出代表常驻烟台。

  两家企业各有所图。中远收编烟台海运的意图是迅速扩大中远在中日航线上的市场份额,从而借机把中远集团的短板——近洋航线业务大幅提升;大新华的目的则是通过收购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和山东海丰国际海运集团,来完成在海运市场的布局,最终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比肩而立。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