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运“收购战” 赢家未必能“盈”?

www.jctrans.com 2008-8-15 15:01:00 中国水运报

  一些媒体报道指出,烟台海运经营的日韩航线竞争异常激烈,甚至曾出现“零运价”乃至“负运价”的现象。烟台海运的巨大亏损与此也有相当的关系。接下烟台海运这么大的一个“包袱”,海航将如何消化,也为业内众多人士所密切关注。

  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烟台海运收购战终于尘埃落定,海航成为赢家。5月27日,海航旗下大新华物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新华物流”)与烟台市签署了收购烟台海运的协议。有意思的是,就在4月份,外界还普遍认为中远集团旗下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将成为烟台海运的“新东家”。消息人士称,海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其高盈利和低裁员的承诺可能是关键。 

  大新华物流:不惜代价“抢滩”海运 

  据烟台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显示,烟台海运债务总额将近5亿元,且并购要求非常苛刻——重组新增资金不少于5亿元,其中现金至少5亿元并一次到位,烟台市国资委在重组后占1000万元以上股权;接收并妥善安置烟台海运公司现有全体职工(包括退休职工)等。烟台市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大新华物流对此次收购表现的十分诚恳,不但承诺收购烟台海运后保留一定的股权给烟台市国资委,更承诺在2008年使烟台海运实现1亿元净利润。 

  业内人士指出,海航如此不惜代价地收购烟台海运,是基于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的发展思路——大新华物流要以海、陆、空联运发展的总体思维,大力发展特色物流和专项物流。根据此思路,为尽快在海运界占有一席之地,大新华物流制订了一系列计划:通过收购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和山东海丰国际海运集团“三步曲”,来完成在海运市场的布局,最终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比肩而立,奠定大新华物流的海运地位。目前,大新华物流已花费600万美元,取得了天津海运29.98%的股权,而海丰海运由于作价过高,不得不放弃收购计划。在此情况下,拥有现成的运力和市场份额的烟台海运,就成为了大新华物流功切入海运市场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棋子。 

  对于此次收购,社会各界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一些媒体报道指出,烟台海运经营的日韩航线竞争异常激烈,甚至曾出现“零运价”乃至“负运价”的现象。烟台海运的巨大亏损与此也有相当的关系。而且,船运公司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一段时间以来,海航旗下的大新华物流在航运和港口业务上频频出手,资金压力相当大。因此,接下烟台海运这么大的一个“包袱”,海航将如何消化,也为业内众多人士所密切关注。 

  中远集团:收购  失败未必是件坏事 

  虽然烟台海运的净资产将近负5亿元,但是它仍有极其诱人的优势,那就是运力资源。据公开资料透露,烟台海运拥有船舶40余艘。在当前船舶紧缺、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航运公司显然都难以拒绝一揽子将40余艘船补充进自己航线的诱惑。 

  业内人士认为,中远集团一直以来都以远洋航线见长,近洋航线业务和内贸航线业务是其“短板”。虽然中远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泛亚航运,业务也包括了中日航线、内贸航线等,但它在中日航线上并不赚钱。而烟台海运在山东、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销售网络,如果中远集团收购烟台海运成功,则会迅速扩大中远集团在中日航线上的市场份额,从而带动近洋航线业务大幅提升,弥补中远集团内贸航线“短板”,并使中远集团可以在整合浪潮中主动出击。 

  除本身的原因,中远集团希望收购烟台海运还有其它目的: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收购烟台海运是中远集团第一次在集装箱业以市场化手段进行的收购,这被中远高层看作是一次探索和尝试,而且收购烟台海运,还能起到阻击海航、防止大新华物流成长为足以和自己抗衡的竞争者的作用。因此,这次“收购战”的失败,对中远集团来说,意义不仅仅在于市场竞争方面,他们很有可能错失了把对手扼杀在起点的机会。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日航线航程短、竞争没有章法、价格极不规范,经常出现零运价、甚至负运价。烟台海运运营的航线以中日线为主,盈利1亿元这个目标,即使在一些欧洲线上都很难实现,更不用说连年亏损的日本线。因此,海航收购烟台海运成功后,极有可能出现“盈利线补贴亏损线”的局面,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劣势。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中远集团能从此次收购失败而获得将来的竞争优势也未可知。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