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后美军时代的阿富汗

www.jctrans.com 2014-6-9 15:59:00 国际金融报

导读:5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突访阿富汗,他停留了4小时,时间选择在晚上。

  5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突访阿富汗,他停留了4小时,时间选择在晚上。

  正在全世界猜测奥巴马访问目的时,6月1日,沉寂了13年的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首次对外表示,塔利班已经成功和美国政府换囚,并称这是一次“重大胜利”。

  13年反恐战争,也打击了塔利班13年,最后塔利班以“换囚”的方式,获得了“胜利”。奥马尔的胜利对美国来说,就是个尴尬;对执政的卡尔扎伊政府而言,则更是一种讽刺。

  这13年,美国何苦来哉?最近有两个人的话值得玩味。一个是前国务卿赖斯在最新出版的自传《无上荣耀》中说,“反恐的终极目的在于实现民主和推进自由议程。”另一个是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此前表示,如果阿富汗有机会从头开始,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快速、坚定、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

  看来,13年过去了,美国还是没搞懂,阿富汗到底要什么。

  奥巴马突访

  奥巴马甘冒政府风险换囚,实质上是用换囚向民众和军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美国将不惜一切也要从阿富汗撤军。在中期选举前期,传递这样的信息,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5月31日,美国政府用5名重要的塔利班囚犯换回了1名被俘的美国士兵鲍·伯格达尔。这5名塔利班囚犯是美国反恐战争中最危险的匪徒,是塔利班的高级指挥官,而伯格达尔是美军上士,有着开小差被抓的嫌疑。

  奥巴马对换囚很满意,认为这符合美军一直以来“不抛弃、不放弃”的口号。有分析认为,奥巴马之所以甘冒政治风险换囚,瞄准的还是中期选举。“不抛弃、不放弃”明显更能让选民热血沸腾。

  阿富汗政府对于此次绕过当局的“暗箱操作”强烈不满,并谴责这种做法违背国际法。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卡尔扎伊会拒绝与突访的奥巴马对话。

  如此重大的军事活动,没有奥巴马许可与推动是不可能完成的。结合奥巴马此后的行程,这一次换囚或许是白宫安排的一次规模庞大的公关活动。

  突访之后的首日,奥巴马在美国伍德斯托克,参加阵亡将士纪念日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第二天,奥巴马在白宫玫瑰园正式地宣告了美国在阿富汗撤军时间表。第三天,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毕业仪式上面演讲,声称美国应当领导世界,美国要改变反恐战略。第六天,奥巴马与伯格达尔的双亲出席记者会。

  6天时间,奥巴马奔波多地,看似关系不大的事件,却也可以让人深思。此次奥巴马突访阿富汗,表面上看是为慰问美军,而实质上是用换囚向民众和军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美国将不惜一切也要从阿富汗撤军。

  正因为如此,有分析表示,奥巴马的此次突访,应该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奥巴马似乎在为撤军扫清一切障碍,以换囚来安抚军心、民心,来实现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战略。

  美军欲走难走

  走,阿富汗太重要;留,还要死多少大兵?奥巴马最后的折中策略是,撤军之后,仍然在阿富汗驻军保留一万人。协助反恐的同时,平衡其他国家在阿富汗的影响

  但对美国来说,阿富汗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五角大楼认为,如果牢牢掌控阿富汗,可以北遏俄罗斯、东防中国、西慑伊朗、南控印度洋。美国似乎想借着反恐的机会,想把阿富汗成为美国的一个永久军事基地来牵制周边国家,保留自己的大国地位与国际利益。

  同时近些年来西亚中东地区一直不安宁,阿富汗塔利班袭击不断,叙利亚战火纷飞,乌克兰政局动荡。这些现实的问题让美国进退两难。如果不从阿富汗撤军,就打破自己此前的承诺,牵制政府其他战略的实施与调整;若选择撤军,就意味着接受整场战争的失败,以前做的努力可能全部打水漂,失去在这些地区的大国地位与国际利益。

  舍不得走,那就能留?13年前美国以反恐为由,联合北约,对阿富汗发起反恐战争。虽然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大军云集,并资助阿富汗北方当时已经“命悬一线”的“反塔利班联盟”成功击败塔利班,但是这种胜利只是将塔利班由大城市赶到了山区里。随后美国人在阿富汗的兵力部署严重不足,虽然在2009年之前不断增兵,但是仍旧无法妥善应对各处塔利班“东躲西藏”的威胁。

  时至如今,推翻塔利班政权、击毙本·拉登是美国的两大成就,但是这其中还有很多水分。塔利班政权并未真正推翻,除了喀布尔地区之外,周边地区都被塔利班占领,卡尔扎伊也仅仅是一个“喀布尔市市长”。

  早在2011年6月,奥巴马就宣布了从阿富汗撤军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2011年7月撤回1万名士兵,占驻阿美军的10%;第二步:2012年夏季前,共撤出3.3万名作战部队;第三步:2014年结束撤军行动,由阿富汗军警全面接手治安与防御任务。

  如今这“三步走”计划早已面目全非。奥巴马最后的折中策略是,撤军之后,仍然在阿富汗驻军保留一万人。用来培训当地的军队与协助反恐,同时平衡其他国家在阿富汗的影响,可进可退,或许是折中状态下的最佳选择。

  美阿13年成仇?

  从“救世主”到“仇人”,导致这种变化的终究还是利益。美国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多,阿富汗觉得更不划算。现在一方要求投资的权益,一方害怕“秋后算账”,各怀鬼胎,如何成事?

  一场战争,催生一对盟友。2001年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顺利帮助卡尔扎伊建立政府,当上总统并且获得连任。此时的卡尔扎伊视美国犹如亲生父母,惟命是从,在阿富汗民众心里,美国就是“阿富汗的救世主”;美国也视阿富汗如囊中之物,两国关系甜蜜绵绵。

  然而风云变幻,盟友有时也会决裂。美国在阿富汗消耗巨额财力及军力,却最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对卡尔扎伊政府表现大为不满,美国民众更是怨声载道。五角大楼表示,阿富汗战争至今已消耗了3232亿美元,造成1788名美军死亡。此外,多年来,美国在阿富汗投入了大约2000亿美元,搞所谓“民心”工程,修建基础设施,美其名曰,“国家建设”。

  同时13年来惨淡的美军表现,让很多阿富汗人对以美国为首的外国驻军逐渐失去信心甚至于深恶痛绝。长期以来,美军的行动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拥有号称能进行“精确打击”的先进武器,但美军打击塔利班势力时屡次波及平民早已不是新闻。更令阿富汗人不能理解的是,13年来美军一直在反恐、打击塔利班势力,但阿富汗的治安状况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路边炸弹、自杀式袭击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阿富汗平民的安全。卡尔扎伊肯定也认识到了民众的不满。

  实际上,美阿的决裂早就显现。2009年阿富汗首次进行总统大选时,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就公开批评卡尔扎伊在选举中舞弊,并称卡尔扎伊不值得美国支持。奥巴马此前曾突访阿富汗,批评卡尔扎伊政府腐败。具有刚烈性格的卡尔扎伊自然也不甘示弱,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美国“侵犯阿富汗主权”。

  美阿两国自2012年11月起就《双边安全协议》举行谈判,协议涉及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要点是北约2014年大规模撤军后,美军继续驻留的条款。不论美国是“威逼”还是“利诱”,卡尔扎伊坚持未签。卡尔扎伊坚持,除非美国满足阿富汗政府提出的相关条件,否则阿方不会签署协议。这些条件包括:要求美国保证阿富汗社会经济稳定,不得在军事行动中随意进入阿富汗人家中,实质性支持阿国内和解进程等。

  2013年,北约从阿富汗撤军进入倒计时,而卡尔扎伊和美国的矛盾则越演越烈。去年3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履新后首次出国访问径直飞赴阿富汗前线时,卡尔扎伊趁此机会做出强烈的“反美”表演,指责“美国人每天都在海湾和塔利班高层领导谈判。”

  美国与阿富汗从13年前同仇敌忾,到如今的相互不待见。此次奥巴马绕过阿富汗与塔利班暗箱换囚、奥巴马突访阿富汗欲会见阿总统卡尔扎伊遭拒更是将分歧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与阿富汗的针锋相对,已成为两国政治斗争常态。奥巴马试图通过卡尔扎伊顺利签署美阿安全双边协议,保障自己在西亚与中东地区的利益,为美国继续驻军提供法律依据,在阿富汗的建立常态军事基地。而卡尔扎伊在意的,无非是希望在卸任以后,有一个“善终”,避免步沙哈、穆罕默德·纳吉布等的后尘。以强硬的态度来反驳外界对于自己是美国傀儡的说法,甩开“卖国”这顶帽子,为自己一方的政治力量争取更多支持,同时自抬身价,争取更多话语权,尽量规避签署《双边安全协议》的风险,将风险转移给继任者。

  后美军时代

  美国、塔利班、执政者,后美军时代的阿富汗,这三方势力相互交叉,安全局势让人担忧。同时,周边国家的参与、地缘政治等让阿富汗问题更加复杂化

  美国在阿富汗撤军之后,阿富汗的未来会如何呢?对此,外界有着两种判断:一是较为乐观地认为在北约驻军撤离后,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基本能够控制局势,阿政府通过选举实现平稳过渡,塔利班与政府达成和解,以某种方式融入阿社会;另一种悲观的判断是随着外国军队撤出,塔利班很可能坐大,实际掌控阿富汗大部分地区,而主要由北方联盟组建的政府军则分崩离析,各政治派别及地方军阀将陷入混战。

  阿富汗未来局势发展主要取决于美国、阿富汗政府、塔利班以及地区外部势力之间的博弈与妥协。

  美国急于结束阿富汗战争,但不会放弃阿富汗战略支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正在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在国际反恐呈现压缩状态,国防战略布局在一些新的领域,军费预算也试图在减少这方面的投入。

  奥巴马政府做出美军撤离阿富汗的决定,为了不在国内被共和党批评为“在安全问题上软弱,不能保卫美国”,在国际上被地区国家批评为“不负责任的撤军”,同时又要维护美国在南亚、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它对阿富汗政策必须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阿富汗不会再次成为重大恐怖行动的策源地;第二,阿富汗民选中央政府能够维持最低限度的有效执政;第三,阿富汗国内政局不能为任何邻国主导,也不能出现任何权力真空。

  阿富汗政府,现在的总统卡尔扎伊对于美国采取“独立”的对策,谈判多年都迟迟未与美国签署双边安全协定。同时当下的总统大选悬而未决,具体结果有待7月揭晓,变局也是很大,当下国内的政治派别之争将会空前炽热化。

  塔利班与阿富汗现政府的和谈意愿不强,寄希望于以拖待变、谋势而动。阿富汗现政府一直想和塔利班和谈,但是塔利班却只跟美国谈。可以想象,这其中掺杂着各自的利益诉求,依据当下形势,塔利班的野心也是表露无遗。同时周边的国家的参与、地缘政治等让阿富汗问题更加复杂化。

  从目前的现状分析,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一直很糟糕,美国支持的卡尔扎伊政府,控制能力有限,阿富汗仍没摆脱混乱状态,经济难以恢复,百姓生活虽比战前有好转,但不少人仍十分艰难。要实现第一种前景的挑战过于巨大,向第二种趋势恶化可能性很大。6月2日,塔利班对美国宣布将于2016年底撤走全部军队的决定表示不满,并发出威胁说,将采取战争手段来反对美国的“占领”,直至将最后一名外国士兵驱逐出境。

  一旦美国撤军,被赶在山区的塔利班或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而阿富汗安全形势每况愈下,其军队独立作战能力低下恐难抵挡;同时多民族的阿富汗部族林立,国家认同意识相对淡薄,西方民主体制不利于阿富汗的和平稳定,加之政府治理水平低下,缺乏美国这个制衡器,内乱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

  有国际观察家认为,阿富汗为未来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需要面对北约撤军后,国内日益严峻的安全局势,抵御来自武装组织的攻势和袭击;其次,需要收拾北约留下来的摊子,展开重建,发展经济,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民怨与社会矛盾;三是持续推动政治和解进程,化解多股政治力量之间的分歧。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稳定国内局势。

  总统的后悔

  美国为阿富汗设计的模式,并不务实,重在反恐。更重要的是,美国忽略了在现阶段的阿富汗真正需求,并不是所谓的自由议程,而是先体面的活着

  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谈及国家的发展模式时,他表示,如果阿富汗有机会从头开始,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快速、坚定、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了积极的结果。在阿富汗战乱未休、美军撤离倒计时、总统大选胶着、卡尔扎伊也将卸任的当下,他此番讲话别有一番意味。

  根据记者查阅到的阿富汗近些年的经济数据,阿富汗经济也经历过高速增长,有时甚至是两位数的增长。2009年至2010年财政年度,阿富汗GDP达13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2美元。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富汗2012年经济增长幅度达11%。

  但是阿富汗人的生活仍然存在种种令人生畏的难题,暴力冲突、组织犯罪、毒品泛滥、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快速扩散。甚至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都承认,阿富汗的安全和经济状况距离期待的目标还“很远”。如今的阿富汗政府仍然无法养活自己,也无法养活人民。

  2009年至2010财年,阿富汗政府的预算支出为33亿美元,但其税收预算仅有10亿美元,剩余的缺口都依靠外国援助。与此同时,阿富汗可供出口的产品少之又少。而从食品到钢筋、从电力到石油,几乎各种生产生活与工业用品都需要从外国进口。这导致阿富汗连年出现严重的贸易赤字。而且,仅靠国库空虚的阿富汗政府自身,根本无力进口维持国家运转和民众生活基本需求的各种产品,在这一方面,阿富汗同样严重依赖外援。与此同时,生存条件恶劣,失业率、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美国模式在阿富汗推行了超过十年。十多年来,驻阿美军死伤无数,美国军费开支剧升,而阿富汗人民的安全依旧没有保障,民生艰难不见好转。美国为阿富汗设计的模式,并不务实,重在反恐,虽然为阿富汗政府提供大量的国外资金援助,但是其所配套的经济模式并没有带动经济的发展。

  13年留给阿富汗的是一个烂摊子。如今美国宣称“阿富汗不是个完美的地方,美国没责任让它成为一个完美的地方”,有着撒手不管之势。卡尔扎伊似乎突然醒悟,美国输出的“美国模式”并没有带来阿富汗的繁荣与安定。而中国在短短四十年时间里成长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很多人走出贫困,还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像阿富汗这样渴望发展、扩大教育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又落后其他国家三十年的国家,中国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不失为阿富汗一个可选途径。

  虽然卡尔扎伊即将卸任,探索发展模式的这重担开始落到新一届届政府身上,但他仍相信阿富汗下届政府会考虑复制中国的模式并可以从中受益。

  卡尔扎伊的后悔,也许是对自己13年执政的深刻反思,也许只是对美国的一种顽皮撒娇,最终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已有道路。无论如何阿富汗的未来之路还是存在太多的变数,要真正的发展好本国经济,单靠经济援助肯定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团结、配套的经济环境与政策。如果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独立,经济要实现繁荣终究只是梦。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