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企业为政府建楼”岂是“愿打愿挨”

www.jctrans.com 2013-9-11 13:48:00 西安晚报

导读:隐于“民生大厦”的政府办公楼,其间有太多的问题值得追问。一是既然为还建房,何以要用“民生大厦”作为幌子,而不是公然昭然于众?二是何以没有相应的批文和手续,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三是连基本的协议都没有,又何来的“愿打愿挨”呢?

  宽敞的大门口高悬国徽,“民生大厦”四个大字在楼顶金光闪耀……一座高达15层、建筑面积26000余平方米的哈尔滨市香坊区政府第二办公区于今年7月落成。但这大楼就没有经过任何立项、审批、规划等等相关程序,甚至连土地使用证都没有。“这楼是企业自愿给我们建的!”香坊区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柱军解释说:这就是个你情我愿的事,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9月9日《法制日报》)

  隐于“民生大厦”的政府办公楼,其间有太多的问题值得追问。一是既然为还建房,何以要用“民生大厦”作为幌子,而不是公然昭然于众?二是何以没有相应的批文和手续,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三是连基本的协议都没有,又何来的“愿打愿挨”呢?四是何以棚户未改,而政府办公楼又先行呢?

  如此种种,实在是诡异而难测,从宣传部到棚改办,再到机关事务局,彼此之间推诿而拖延,连一纸用以说明的证明材料都没有,一个政府性办公楼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没有评估,没有听证,没有程序,一切就仿佛是“从天而降”,貌似是企业的“无私奉献”。只是,即便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总归有相应的手续与程序,经得起起码的检验吧?

  “企业自愿”的论调并不新鲜。政府消费,企业买单并不鲜见,这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些领导在适合的场合,让企业主过来作陪并由企业主为公务接待买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吃喝可以玩潜伏,即便是公车使用和公款旅游,同样存在着“企养官用”、“企支官游”的招数。据调查,政府的公车虽然入库了,但企业的公车却在快速增加——用车的是政府官员,买车养车的却是企业。至于没有“准生证”、“愿打愿挨”的香坊区政府第二办公区,究竟有没有玩“潜伏”游戏不得而知。不过怀疑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前不久记者在安徽某县采访发现,豪华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前竟无一块醒目的标识牌,甚至一些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据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搬进去后至今没有挂牌。

  若是理由充足,自然无所顾忌,若是站不住脚,只能欲盖弥彰。“企业自愿建政府楼”是对底线的挑战,其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公众智商的挑战。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为权力腐败和权力肥私创造条件,兜底打埋伏,收获的必然是超值回报。要么是优厚的政策扶持,要么是宽松的投资环境,要么是优越的财政补助等,至于税收、土地、环保等方面也能享受“最惠”待遇。二是对规则底线的挑战。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虚置应对,既是对民意的愚弄,更是对相关制度的嘲讽。

  无论从是与非,还是真与假的角度,都需要让“民生大厦”的真相见诸于阳光,给公众和外界一个明确的交待。在权力的伦理里,没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隐讳。殊不知,说不清与不愿说办公房立起来了,“不再新建”的公共承诺成为空谈,政府形象也因此黯然失色。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