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盯代表履职,不要只盯手机是否公开

www.jctrans.com 2013-4-12 10:44:00 中国青年报

导读:人大代表代表选民的意见和利益,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肯定是越密切越好、渠道越多越畅通越好。然而,公开手机号码只是一个形式,问题的实质是代表要真正履职,听取选民意见,代言选民心声,维护选民利益。

  记者通过登录人大官网和致电31个省(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后发现,当前很多省的人大官方网站上的互动版块建设比较缓慢,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群众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点对点”方式联系到代表还不太容易,31省市未公开一个代表手机号码。(《中国青年报》4月11日)

  人大代表代表选民的意见和利益,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肯定是越密切越好、渠道越多越畅通越好。人大代表如果自愿主动地公开手机号码,方便选民与自己联系,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好事。然而,公开手机号码只是一个形式,问题的实质是代表要真正履职,听取选民意见,代言选民心声,维护选民利益。手机号码的公开理论上有利于选民联系代表,但手机号码的公开与否,却不能完全与代表履职尽责划等号。

  之前,部分地区党政官员尝试公开了个人手机号码,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六成网民表示支持。网民之所以支持,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开了领导个人手机号码对群众来说,至少不是一件坏事;二是制度内的领导联系群众方式确实不畅,公开领导个人手机号码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制度内的联系沟通渠道足够畅通有效,也就不会对公开领导个人手机号码有庞大需求了。

  人大代表的手机号码要不要公开,逻辑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要不要公开,是一样的。正是因为51.6%的人大常委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官方网站上的“代表信箱”无法点击,“人大论坛”板块显示“您访问的网页不存在”,网民留言1519条却只有14条回复,遇到询问,一句“网站上没有就没有,无法答复”后就直接挂断了电话……制度内的联系沟通渠道不畅通,不起作用,选民才有了知道人大代表手机号码的需求。公开人大代表的手机号码也许有效,但毕竟是制度外的,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如果连制度内的基础都没有建好,就去追求制度外的锦上添花,无疑有点过急,也不是务实的做法。

  没有谁会指望通过公开领导个人手机号码建设透明政府,也不会指望通过公开民意代表个人手机号码能完成履职。2011年,山西公开了260名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的电话,但是经记者拨打,260个号码竟然有145个无法接通。昆明作为公布领导干部电话的“始作俑者”,虽然接通率一直很高,但记者试验发现多数都不是领导干部在亲自接听,被“我们刚好在这边(接听)”搪塞过去。湖南长沙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电话公布之后,接到的最多的是推销和谈及“合作”的电话。做不到的,就应该不做;暂时还做不好的,就应该等条件成熟后再做。

  追求公开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个人电话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否认这种方式是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必须承认,这并不是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难题的根本办法。在一个法治社会,首先还是应该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内的渠道和平台通畅。

  强化人大代表履职,前提是将人大代表的职责进一步细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代表联系群众的程序责任和问责机制,是将已有的代表之家、办公电话、热线电话、电子信箱、调研、视察、走访群众、设立信访工作室和接待室、执法检查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切实尊重和重视群众的每一个声音。然后才是探索鼓励和支持人大代表“点对点”方式联系服务选民的机制。如果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新颖形式的吹毛求疵上面,而忽视了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对代表履职的监督,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