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式联运不是多式联运(附图)

www.jctrans.com 2017-3-22 13:31: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以国标《物流术语》的“多式联运”来看,“单个承运人”及“全程运输”是其中的两大关键词,实际上这种“中式联运”并不符合多式联运的先进理念,故而英语词组“Multimodal Transport”给了它更贴切的诠释——中式联运不是多式联运。

  中国要实现“多式联运化”实际上是对现有物流体系的一次科学化梳理。既然是科学化梳理,那么就有必要予以科学化解释,并认清一个事实——

  以国标《物流术语》的“多式联运”来看,“单个承运人”及“全程运输”是其中的两大关键词,实际上这种“中式联运”并不符合多式联运的先进理念,故而英语词组“Multimodal Transport”给了它更贴切的诠释——中式联运不是多式联运。狭义层面的多式联运(Intermodal Transport)特指“货物全程由一种且不变的运载单元或道路车辆装载,通过两种及以上的方式无缝接续、且在更换运输方式过程中不发生对货物本身操作的一种货运形式”。这里同样来抠关键词——运输工具“一种且不变”、途中“无缝接续”、运输方式更换时“不发生对货物本身的操作”。

  既然总结出了构成“多式联运”的三大关键词,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例,很显然诸如“无谓落箱”、“倒箱”和“倒盘”等常规操作都是“犯规”的。那么如何规避这些“犯规动作”而成为狭义层面的多式联运呢?如何提高中国的多式联运比例呢?

  “四硬四软”:多式联运要素

  “四硬四软”与三大关键词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多式联运(见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准化的运载单元可以称得上是多式联运的核心。在中国多式联运处于后起的情况下,有必要着重了解多式联运运输模式的趋势(见图)。例如,箱驮运输在铁路端已经成为主流,且美国为了进一步增强箱驮运输的联运效率优势,大规模地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

  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规避势能类的吊装模式而选择滚动摩擦类的滚装模式。在进行包括小汽车、卡车、挂车和火车等的水陆联运和商品车辆的公铁联运时,载运工具不通过吊装而是靠轮式驱动或拖带上下车船。同样的“势转滚”的模式还出现在实现公铁两用挂车的特殊情形,在公路挂车加装铁路专用铰接式托架后,可将其直接拖上铁轨经由铁路运输。

  中国多式联运的制约瓶颈首先恰恰是体现在硬件层面。以铁路端为例,集运市场发展缓慢,中国铁路适箱货物最终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比例不到25%,大大制约了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发展。不仅如此,危化品、冷藏品集装箱率更是低于3%,这缘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同样因为标准缺失,托盘标准化推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老大难,由此导致的“倒盘”甚至“多次倒盘”现象大量存在。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在某场站采访时注意到,即便该场站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备且布局合理,然而工人在操作时落箱、码箱的操作依然是非运筹化、比较随意的。多式联运场站作为运输模式转换的实际发生地,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事实证明,软性因素在多式联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作为构成未来多式联运的信息统筹端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理想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大数据系统,在得到客户的运输要约后,系统会根据运输标的物的特性生成粗略的运输项目书并开列可能的运输路径、生成每条路线的“时效 —成本”综合报价。待多式联运合同确认生效后,可以实现对合同约定路线的全程追踪,场站根据系统生成的最终运输项目书对货物转运进行优化。最后,运输项目完成后,归纳电子档并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整个链条符合物联网的基本规范。上海技术力量联盟发起人吴朝晖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已经有物流企业开始使用基于上述运作模式的软件,然而相关的综合分析效果尚待评估。”

  “一治一改”:提高多式联运比例

  多式联运的运作模式跃然纸上,然而冰冷的现实是目前中国多式联运运量规模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比例不到3%——要提高占比,必须祭出“一治一改”。

  “一治”

  去年9月21日起施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以来,民间调研显示,公路综合运费上涨率最高达三成。查超力度、从业人员分流和治超常态化构成了一个循环链,相当多的货源转至铁路与水路。

  然而,一位“车老板”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抱怨道:“‘营改增’、治理超限超高等一系列政策几年来给从业者带来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折腾’情绪,身边的同行最多有收入减六成的,而且情况还在恶化。我预计最多八年,将不会有年轻人再踏入我们这个行业,到时候‘门到门’的最后一公里究竟由谁来做?”

  “一改”

  除了公路运输端的治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增强了多式联运的话语权。

  2013年的全国铁路货运改革初现成效,去年增加集装箱办理站439个(总数达1149个),集装箱保有量从货改前的16.76万TEU增至30.80万TEU。去年5月15日实施的新列车运行图中安排货物班列线251条,其中以集装箱为主的班列线达130条以上,各铁路局开行107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线,基本建立了连接港口与内陆主要腹地的集疏运网络。

  根据相关规划,3年内全国将建成2000 个集装箱货场,九成以上的货物品类入箱运输。同时,在进一步打通水铁联运、公铁联运链条的基础上,力争3~5年内铁路集装箱总规模达到1000 万TEU,运量达到货运总量的20%以上。

  此外,某国内物流电商平台负责人注意到上述趋势,无不忧虑地向《航运交易公报》表示:“一旦完成货物的‘上铁下水’,我们很担心相关货运数据的开放度和与外界对接的可能性。”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