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江苏检验检疫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事业进步

www.jctrans.com 2016-6-23 15:32:0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导读:“十二五”期间,完成科技部项目9个,质检总局项目153个,本局项目377个;完成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169项,地方标准12项。

  这是一组来自江苏检验检疫局令人振奋的数字—— 

  “十二五”期间,完成科技部项目9个,质检总局项目153个,本局项目377个;完成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169项,地方标准12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27项,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50项。2015年,有13项成果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其中3个项目荣获一等奖(主持2项、参与1项)。 

  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先后有19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科技骨干入选全国“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江苏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始终不渝地努力前行。 

  激发“第一资源”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事业跨越发展,必须激发人才活力。”这是江苏局党组的共识。 

  江苏局深入推进以提升全体职工业务素质为主的“岗位培训工程”和以学科带头人培养为主的“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机制。采取提高学历层次、鼓励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此外,每两年组织一次岗位技能竞赛,促进全体职工素质持续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目前,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88人,硕士以上人员704人,有12人评为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98人被列为学科带头人和培养对象。 

  加强科技梯队建设,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是江苏局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该局设立了15个专业技术委员会,聘任委员260名。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承担高、精、尖科研项目的同时,注重“传、帮、带”,相继形成了江苏局动植食中心、工业品中心、常州危包中心等创新型科技团队。江苏局动植食中心先后完成科研制标项目5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1项,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转让。 

  此外,江苏局注重人才引进,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用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建并建成江苏局动植食中心和无锡检验检疫局技质中心两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培养博士后出站4人。“十二五”期间,江苏局直接引进博士16人,培养研究员3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有4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8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8项。 

  在“我创业、我创新”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江苏局发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去年,江苏局动植食中心的薛峰参加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成为质检系统唯一入围人选。江苏局给予其10万元专门奖励并配套相关科研经费160万元。 

  坚持管理机制创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事业发展,必须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拓展科技发展空间,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江苏局历届党组十分重视培育科技质检文化氛围,引导职工以创新为荣、以创优为耀。在江苏检验检疫系统科技大会影响下,常州检验检疫局连续16年举办“希望杯”科技竞赛活动,无锡、苏州、镇江、太仓检验检疫局纷纷开展“繁荣杯”“科技兴检杯”“振兴杯”“科技周”等主题科技活动,无锡检验检疫局率先建立了“科技之家”,掀起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科技创新热潮。 

  推动科技创新改革,离不开顶层设计。江苏局在推动自下而上申报项目的同时,推行项目自上而下的系统性设计和全链条策划,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认定和评优机制,努力提高科研、制标水平和技术含金量;优化完善江苏局科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敢于创新,勇于开拓。 

  拓展科技发展空间,需要强化资源整合。江苏局通过系统内外的联合、协作,“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省部级立项138项;获得科技部项目资助经费1608万元,质检总局项目经费1306万元。此外,江阴检验检疫局与中国水产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检测研究,动植食中心与北京同仁堂开展了蜂蜜掺假研究合作,增强了科研实力。 

  江苏局制定《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管理办法》,形成良性推广机制。培育和打造张家港局木材实验室、无锡机电中心和纺检中心等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汽车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在检测业务中顺利应用,当年实现了7万元的经济效益;有关羽毛绒检测的科研成果,不仅《羽毛绒样照》在全国范围内卖出了20多万元,《多功能羽毛绒蓬松度测定仪》等专利受到厂商追捧、顺利实现转让。 

  瞄准事业发展目标 

  围绕检验检疫工作热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升把关服务能力,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推动事业跨越式发展,是江苏局探索建设现代化强局的成功之路。 

  以前瞻课题研究推动业务改革。顺应法检体制改革,推动《检验检疫改革发展问题研究》等一批服务职能转变、研究发展思路的课题,及时出成果、出效益;研发“出口工业品分类风险预警系统”等课题,从生产源头和供应链各个环节严抓产品质量,提高江苏制造的美誉度;加强监管模式改革研究,开展智慧口岸执法平台、数字动植检、多港分卸港口鉴定公共服务平台、虚拟口岸直通放行监管模式等课题研究,极大提高检验检疫通关效率。 

  以关键技术创新服务保障民生。研发5项国际领先的蜂产品打假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蜂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项目、《进境世界主要用材树种鉴定标准》,为维护进出口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基于症状监测的口岸公共卫生预警关键技术及控制措施的应用》课题研究,显著降低了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的输入,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和“全国艾滋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 

  以超前科技储备应对突发疫情疫病。超前研究猪链球菌2型快速检测方法,当疫情发生时,江苏局在原成果基础上快速完成《猪链球菌2型检测监控体系研究》等5个课题和7个系列国家标准。受质检总局委托举办全国系统猪链球菌2型检测技术培训班,自主研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迅速在全国口岸推广应用。质检总局领导称赞这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先进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的现状,积极开展研究,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如《纺织品中多残留有害物质高通量分析和生物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蜂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等项目,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 

  今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指出,质检部门最大的特点是“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特别是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集于一身,既是履职之本,也是优势所在。江苏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在科技质检建设方面获得了认可,体现了价值,实现了进步。

  (蔡宝亮 李卫红 李正法)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江苏检验检疫局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