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我市快递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

www.jctrans.com 2016-5-5 17:30:00 合肥日报

导读: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截至2015年,我市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80%以上。记者昨日从合肥市邮政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2月,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6.7万件,同比增长35.82%,占全省42.3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79亿元,同比增长36.88%,占全省46.88%。业务量、收入均占全省近半,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小快件助力创业创新

  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快递服务的企业增至77家,分支机构约410个。全市22个分拣操作场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运输机动车1783辆、非机动车4359辆,日处理量最高达300万件。全国首家高铁快递呼叫中心、UPS亚太地区后台基地落户合肥,邮政速递(EMS)、顺丰等快递企业在合肥建立了客服呼叫中心,总坐席数超过5000个。

  “大体量”的快递业为大众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岗位。目前,全市快递业从业人员已经从2010年的4000多人增加到2.1万人。从业人员数量增多的同时,职业素质也在逐年提升。据介绍,仅2015年,全市就有2000多人参加了快递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快递业在量增的过程中也在加速转型升级。我市各大民营快递企业正在创新经营体制,从传统寄递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变,不断推进新兴业务,提供仓储配送、快递物流、分仓备货、代收货款等综合服务。不仅如此,随着快递与电商互动,线上线下衔接更加紧密,还创新了体验经济和社区经济。

  集聚效应正日益凸显

  为让快递企业聚集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我市围绕合肥电商产业园和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了快递产业园。

  目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合肥环状快递产业园已初步建成,多家省级分拨中心在省会城市的集聚功能正在并将持久发力。据介绍,整个产业园的东西南北四个核心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2014年下半年以来,邮政速递(EMS)、申通、中通、汇通、圆通、韵达等多家企业通过自建、代建、租赁等形式搬进全新的现代化操作和办公场地,更新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处理速度和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同时,县级快递企业也由“夫妻店”、门面房、人工分拣等粗放模式发展到进厂房、上分拣流水线的阶段。

  此外,我市已经全面启动合肥市邮政业安全监管中心二、三期项目建设,开发监控平台、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远程通话系统、手机监控APP、违规自动抓拍等功能。项目完成后,全市77家企业、26个分拨中心、410个分支机构、3000多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将全部纳入监控平台,充分释放科技监管的能量,实现收寄、运输、分拣等各环节全程可视化。

  快递业插上腾飞翅膀

  合肥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综合商务成本优势明显,为合肥市邮政快递业腾飞“筑巢引凤”。许多规模以上重点快递企业总部对合肥进行密集投资考察,表达了强烈的投资兴业意向,计划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性总部、分拨中心、运营中心或者呼叫中心等总部性经营机构,中国(合肥)快递服务后台基地日趋成型。

  据了解,顺丰将继续在蜀山电商园,建设占地180亩的亚洲最先进的现代化全自动智能分拣基地;紧邻顺丰基地,占地160亩的邮政速递集散中心已经启动建设;韵达快递近期拟签订投资意向书,购地300亩,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操作中心和IT平台;百世汇通二期1.8万平方米的4号库正在抓紧建设,今年5月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达150亩的圆通省、市分拨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位于东区快递产业园的中通二期项目即将奠基,占地105亩;优速拟在蜀山区建全国呼叫中心、后台基地、电商平台,拟在肥东建分拨中心;申通总部决定将全国次中心及客服基地迁至合肥,打造行业一流的客服团队。

  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将首次在中部城市合肥展现,开启合肥快递业未来至少10年的黄金发展期。

  (方娟)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