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打破限制 铸就“一带一路”进出口黄金通道

www.jctrans.com 2015-10-19 10:05:00 中国经济网

导读:陕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样也是新欧亚大陆桥重要枢纽,因“一带一路”战略站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前沿。

  记者 苏兰

  陕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样也是新欧亚大陆桥重要枢纽,因“一带一路”战略站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前沿。当记者随“2015一带一路质检行”采访团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采访时发现,深邃的历史与澎湃的“一带一路”建设在激活与创新中碰撞融合,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陕西在“一带一路”的时代潮流中奋勇争先,而检验检疫部门创新实施的试行的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陕西阔步前行铸就了的进出口贸易的“黄金通道,力促“陕西制造”驰骋“一带一路”,助推着陕西抢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通进出口货物通关快速通道 让企业少跑腿多赚钱

  “无论是西北地区引进的最大外资企业‘三星’从申请到落地创造的陕西速度,还是经过倒逼创新机制使生产企业产品零部件从保税仓库到预检测的2小时通关的创新,亦或是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等特殊机制的创新都极大地满足了贸易通关的需求………”有着近20年检验检疫工作经验的陕西检验检疫局驻西安高新综保区办事处副主任陈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陈珲所在团队的21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创新中实践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并为辖区内企业创造了诸多便利的同时,检验检疫通关了了2万多批价值54亿元的进出口货物。事实上,这个团队是奋发有为的陕西检验检疫队伍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陕西省提出的战略目标以来,陕西检验检疫局在质检总局党组的领导下,主动投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3年10月,陕西检验检疫局率先设立了领导小组,徐华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及时提出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七项措施。这是中央驻陕所有单位中反应最迅速、落实最迅速、行动最迅速的单位。

  陕西检验检疫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今年10月1日起,全面试行以“出口直放、进口直通”,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货物,这种新型通关模式将取消陕西进口货物在全国其它口岸的报检、查验环节,和出口货物在全国其它口岸的查验、换证环节,大大减少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负担。

  该政策实施后,免除了出口货物在口岸二次报检和开箱查验,无形中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仓储费、吊装费、掏箱费等至少上千元的费用,缩短在口岸滞留时间1-2个工作日,使出口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杨德春告诉记者,事实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所涉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包括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是目前内地覆盖地区最广、跨度最大的检验检疫系统区域一体化合作。

  “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其核心内涵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将原有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机构之间的流程进行再造,删除重复的功能环节,实现区域内11局检务管理、企业管理和货物管理的一体化,对符合条件的进出口货物统一实施‘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的便捷通关放行模式。”杨局长表示,区域一体化实施后,企业可选择“出口直放”模式进行通关,只需在产地一次性报检并检验检疫合格后,陕西检验检疫机构直接签发通关单验放,此举除提高时间效率外,也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仓储费、吊装费等费用,令企业成本降低。

  以陕西某企业果汁从山东黄岛口岸出口为例,在传统模式下,该果汁在陕西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换证凭条,到达黄岛口岸后,企业需再次向黄岛检验检疫局报检并经查验合格后,企业凭换证凭条换取通关单方可向口岸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而区域一体化实施后,该企业可选择“出口直放”模式进行通关,只需在产地一次性报检并检验检疫合格后,陕西检验检疫机构直接签发通关单验放,这批果汁抵达口岸后可直接报关和装运出口,这将至少缩短1-2天的港口滞留时间。无形中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仓储费、吊装费、掏箱费等至少上千元的费用。

  据陕西检验检疫局统计,2014年经陕西局检验检疫从全国其它口岸出入境的货物近2万批,初步测算,“全国一体化”实施后将惠及进出口企业上千家,每年至少节省费用2000万元以上。

  拓展区域通关一体化快速通道 推动“陕西制造”踏上新丝路

  如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下,一大批“陕西制造”在丝绸之路的承载下走出陕西,走出国门。

  采访团来到我国首个拥有国内国际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采访了解到,2013年11月28日开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如今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受欢迎的经贸“新使者”。

  以一趟货运班列为例,从西安驶出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72小时就可到达阿拉山口岸,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站只需一周,与通过海路运抵中亚花费1个多月相比,货物运抵时间大大缩短,单位运输成本降低。而其背后,是陕西检验检疫人勤学习,加班加点研究输入国相关法规等等种种不懈的努力。

  陕西检验检疫局创新监管模式,支持推动“整车+集装箱”混编的多样化运输模式,严把“土壤”、“卫生”、“木质包装”三关,“长安号”物流成本和编组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该局针对陕南生态好的现状,积极扶持绿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出口。出台扶持陕南柑橘产业发展的专门措施,对柑橘出口实施便利报检通关措施,陕南柑橘出口中亚、西亚,且每年出口大幅增长。

  在汉中市检验检疫局,记者来到丝绸区域中心实验室采访了解到,为支持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助推陕南蚕茧首次出口中亚,汉中检验检疫局克服重重困难,在生丝实验室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发展需要,2013年12月,全国检验检疫丝类检测机构自愿发起的中国丝类检测联盟成立大会在汉中举行,该局生丝实验室被选为理事单位,为增强我国丝类检测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贡献了力量。

  陕北是革命老区,也是传统农业地区。该局帮助地方政府引进推广实施GAP认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革命老区种植苹果较多,扶持延安洛川、富县创建为全国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带动果品质量整体提升。2014年,延安富县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全国首个GAP认证示范县。持续开展16年的中国苹果对美出口解禁工作完成了全部技术程序,洛川苹果基地和加工厂顺利通过美方的现场技术考核。

  创新检验检疫制度 助推陕西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

  陕西近两年通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寻找外贸经济新支点,对外开放步伐一直很快。全方位深度融合于“一带一路”正在给陕西带来惊人的变化和增长。

  据统计,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68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76亿美元,增长13.5%。

  一个个扑面而来的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个个政策推进,而其背后,不仅有陕西当地政府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也凝聚着陕西检验检疫人的心血和汗水。

  据了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和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目标以来,陕西检验检疫局在质检总局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陕西省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

  作为组长单位,联合山东、山西、甘肃等7个局成立工作组,提出了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动植物检验检疫10项工作措施;参与制订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规划;协助地方政府编制西安自贸区初步方案;出台了陕西局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6项措施;保障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开通和常态化运行;指导西安铁路口岸临时对外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准;指导地方政府申报进境粮食、肉类、水产品指定口岸,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西安咸阳机场获批冰鲜水产品进境指定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批筹建进境粮食、肉类指定口岸;支持西安综保区和西安高新综保区建设,2个综保区一次性通过验收;重点保障三星项目引进设备、夜航包机快速验放,项目按期竣工投产;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

  展望未来,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洪流中,陕西检验检疫局,结合当前业务改革,研究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相关动植物检疫措施,商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进出境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便利措施,加快进出口货物通道,力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陕西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建设中实现更多作为。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进出口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