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上海检验检疫局全力服务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附图)

www.jctrans.com 2014-9-29 10:11:00 《中国国门时报》

导读: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战略需要。

  沪 宣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战略需要。自贸试验区成立近一年来,上海检验检疫局在简政放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政策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前期总结评估,目前,检验检疫在自贸试验区推出的8项制度创新已经开始复制推广。接下来,进一步创新贸易监管制度,推进外贸扩大开放,构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完善法制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依然在路上。由苗圃到成林,上海局将以建成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区为目标,为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继续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自贸新政为企业插上翅膀

  ——上海检验检疫局在自贸试验区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8项创新制度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战略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制度的总体部署,国家质检总局深入研究自贸试验区的定位特点和政策需求,并指导上海检验检疫局开展了一系列检验检疫制度改革创新。

  上海局积极跟进,全力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正式运营。自贸试验区正式运营以来,区内检验检疫机构共完成检验检疫货物34.71万批,涉及货值531.44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海局出台了23项检验检疫改革创新制度,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并对23项制度中的8项进行了重点提炼和完善,形成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左二)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调研考察工作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启动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跨境通”

  自贸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创新政策新闻通气会议现场

  进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政策通报会上,自贸区内19家企业领取快检快放证书。

  召开自贸试验区特殊物品政策发布会

  动植物负面清单政策助《魔鬼》飞进自贸试验区

  货物出区零等待——

  全面推行预检验制度

  在与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的企业座谈中,营运中心对检验检疫的“预检验”新政称赞有加。以营运中心旗下的化妆品交易中心为例,未试行“预检验”前,经常发生产品畅销,再次进口补货时却需要重新检验,从而导致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市场,错失商机。据不完全统计,实施“预检验”为其客户公司带来的2013年度营业额收入增长逾500万元,目前该市场已与13家化妆品进口企业签订了“预检验”合作协议,其化妆品交易中心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进口货物预检验及核销制度,是上海局为了进一步加快货物流通速度而推行的一项新政。通过形成在区仓储时间和检验时间的并联,货物在储存的同时可以申请和接受检验,实现了货物出区时的零等待,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物流效率。根据企业申请,检验检疫部门对区内货物实施集中检验,分批核销出区。

  以加快货物通关速度为例,实行“预检验”后,货物进境到进口通关的整个流程时间较试行“预检验”前至少缩短50%。进口工业品从7个到8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到4个工作日,进口化妆品从12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进口酒类更是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目前,该模式已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全面提高了区内进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并可在全国各类自贸试验区和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

  从检验监管转向对“检验”的监管——

  试行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

  2014年3月1日,上海局率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口机动车的检验监管领域试点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即在合格保证的前提下,采纳符合条件的机动车安检机构所出具的检验结果,使进口机动车质量安全管理方式从检验监管转向对“检验”的监管,与国际通行做法和发展趋势相接轨。

  自贸试验区内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是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管检分离、合格假定、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对公布采信要求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采信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作为检验检疫放行依据的工作制度。

  今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行政许可特殊程序,进一步放宽审批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包括自然人及从事内贸检验鉴定业务不满3年的机构,均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申请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审批流程缩短21你的个工作日,并由国家质检总局实施“一事一批”。目前,已有3家自贸试验区内机构着手申请检验鉴定机构资质。2014年10月1日起,上海自贸试验区检验鉴定机构监管模式又将有历史性突破,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将审批权限下放到上海局,并对申请条件予以进一步放宽,取消对检验鉴定机构投资方和注册资本的限制。

  截至目前,共有5家机构被采信为社会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检验总批次7409批,涉及26.7万辆车辆、金额114.6亿美元,约节约物流成本458万美元。此外,继进口机动车之后,进口散装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等商品数重量鉴定、进口玩具等也纳入采信第三方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第三方检验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从检验监管转为对“检验”的监管,相关的检验鉴定机构许可制度开始“瘦身”改革,体现了包括检验检疫机构在内的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给外贸加个“砝码”——

  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制度引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化发展以及我国颁布和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全球维修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自贸试验区内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制度以“风险可控、便利贸易”为监管思路,构建按照“企业资质评估+简易核准+监督检查”的监管模式。上海局通过对企业的资质评估,对区内评估通过的维修企业的一般风险入境维修的进境旧机电产品提供免予海外装运前检验简易备案,以不定期监督检查代替批批产品检验等优惠措施的工作制度。在全球维修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检验检疫机构对其实施监管的主要落脚点是入境维修用旧机电产品的检验监管。

  截至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12家企业通过上海局入境维修企业资质评估,实际开展维修业务的企业共6家,涉及维修产品主要为计算机设备类、机械设备类、通信/通讯设备类。截至2014年7月,共受理申报入境维修产品4341批,涉及金额8761万美元;受理维修完毕出境产品11384批次,涉及金额13547万美元。

  在这些维修企业中,贝尔集团已将自贸试验区贝尔维修中心作为亚太区主要的海外维修中心。贝尔上海自贸试验区维修中心已经从单一的总部维修发展成为亚太地区超过10个国家提供产品维修服务。今后,该公司可能会在自贸试验区建立起一个辐射亚太地区的维修分拨中心。

  伟创力公司目前预期电脑主板的维修产能为每年3万片,年产值约为12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在享受相关便利措施后,正在积极扩大产能,拓展服务器等高端产品的维修业务,预计到2014年的年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

  实践证明,全球维修的监管模式既保证了监管不缺位,又给企业入境维修业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得到了地方管理部门与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

  《魔鬼》“飞”进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动植物检疫管理创新制度试飞

  4月18日,《魔鬼》——一幅英国艺术家用蝴蝶标本拼贴而成的艺术作品在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专业艺术品仓库中查验完毕。作为新政破茧成蝶的试飞者,这幅海外艺术品成为了“免予审核国外检疫证书”新政的第一位受益者。按照自贸试验区动植物检验检疫改革措施中“对进境风险较低的动植物产品免予核查输出国家或地区的检疫证书”的创新改革,该作品成功入境自贸试验区,展现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改革政策落地的实效。

  同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将审批权限下放,上海局对此幅画作加急发放“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将审批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为此幅画的入境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

  为进一步支持自贸试验区动植检事业科学发展,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简政放权,在3月出台的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改革措施中,明确了动植物检疫审批的负面清单。在进境审批环节,上海局已经完成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管理系统的完善升级,能够独立完成负面清单以外的检疫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时限由之前的20个工作日大幅缩减为7个工作日,许可证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为12个月。通过这项简政放权的新举措,大大加强了自贸试验区内进境动植物产品的通关效率。而今,经质检总局同意,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率先复制到自贸试验区外,该项制度自5月22日起,已向张江药谷29家进境生物材料研发示范企业推广复制,真正实现了制度性创新,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受益匪浅。

  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15日,上海局已试运行完成自贸试验区动植检审批共1430项,其中涉及含动物源性体外诊断试剂1292项,涉及自贸试验区内研发企业72项,涉及自贸试验区外研发企业66项。2013年共进口动物源性生物材料价值11.6亿美元,因为自贸试验区动植物检疫政策的落实,截至9月初,进口同类产品已突破13亿美元,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明显。

  上海局将继续在风险分析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进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新举措,概括为“一制度三模式”。即:优化检疫审批制度、优化检验检疫模式、优化进出境管理模式和优化风险管理模式。根据以上“一制度三模式”,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指示,上海局正在积极构建针对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示范企业的正面清单,经总局授权后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活力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下一页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上海检验检疫局,自贸试验区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