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区域通关一体化升级

www.jctrans.com 2014-8-4 14:22: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率先在北京和天津市启动实施,10月1日起拓展到河北省,实现三地通关一体化。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率先在北京和天津市启动实施,10月1日起拓展到河北省,实现三地通关一体化。这一举措,与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有所不同。

  区域通关改革是海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备受业界关注。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以区域通关改革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总署强调,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继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海关总署将视试点工作情况陆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联系紧密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这与之前业内耳熟能详的泛珠三角和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以往的一体化由地方政府推动,而此次上升到海关总署层面,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通关协调处副处长尚俊松说。

  缘何试水京津冀

  外贸潜力是最大动因。有资料显示:去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125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7%,三地实际利用外资共计320.2亿美元,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增幅4.32个百分点。

  京津冀地区经济外贸发展具有天然优势:拥有环渤海区域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拥有国际大型航空港、中国民用航空辐射中心的首都机场;拥有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口秦皇岛港;拥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各种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通过集成海关监管优势,打破关区界限,改进海关通关流程,形成监管更加严密、通关更加便捷、流程更加科学、运转更加高效,覆盖京津冀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海关总署监管司司长徐道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营造便捷高效通关环境

  据了解,京津冀海关实现通关一体化后,三地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除需要查验的货物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可以实现跨关区放行。在通关一体化模式下,如天津企业在首都机场通关的货物,可直接向天津海关申报,而不必到北京向首都机场海关申报,天津海关可直接对货物进行放行处理,首都机场海关则根据天津海关的放行指令放行货物。货物放行后,企业可直接将货物运输到厂,不必再通过地面航班的运输形式周转至天津机场后运输到厂。在这种模式下,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至少节约8小时,运费可降低约30%。同样,北京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需要,可以就近选择在北京海关申报,而不必到天津海关申报。对于不需要查验的货物,北京海关可直接对货物作放行处理,天津港货物场站接到北京海关的放行指令后,自动抬杆放行。具备无纸化通关条件的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完成货物通关手续。

  以往跨区域通关只适用于A类及AA类企业,试点后,京津冀地区企业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各种类别的企业都可适用通关一体化模式,都能享受通关一体化待遇。以天津口岸为例,去年,在天津口岸(进出口)通关的京津冀企业达2.3万家,占天津口岸通关企业的47%,这些企业成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的受益者。对于天津企业讲,无论在天津口岸通关还是在京冀关区通关,都能享受通关一体化的便利。而且腹地地区企业在京津冀口岸通关,同样适用通关一体化模式。

  此外,在通关一体化模式下,原来对报关企业报关地点的限制也被打破,三地报关企业不但可以在本地区开展报关业务,也可以到另外两个地区发展业务。比如,北京报关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向天津海关和石家庄海关办理报关手续,既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选择,也将促进报关行业的竞争发展。

  配套措施全力护航

  “三地通关,如同一关”是海关总署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方向,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徐道文表示将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一个中心”,即区域通关中心。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机制创新,将原先各自独立的通关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联动的通关中心。二是利用“四个平台”,即统一申报平台,企业在获取舱单信息后,通过电子口岸,自主选择申报口岸向海关提交报关信息;统一风险防控平台,所有风险参数和布控,同时作用于两家海关;统一专业审单,按照商品分工实施专业化审单,实现同一商品同一审单标准;统一现场作业,海关各业务现场根据审单的统一指令,实施接单、征税、查验和卡口核放。

  在“一中心、四平台”框架下,京津冀海关在保税监管、打击走私、企业管理、企业稽查等相关业务领域,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认为:“通关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如果只是在通关流程上进行改革,而配套改革跟不上,就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据介绍,在企业分类管理、预归类、预审价、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流转以及保函等与通关密切相关的领域,将同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三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间的保税货物流转,不再要求按照转关运输办理,企业可以自行运输,这将极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海关归类审价认定、许可证件、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方面,京津冀关区互认,企业只需办理一次申请,另外两关自动认可。企业在办理海关担保时,一份保函区域通用。这些都将大大简化程序,企业无需在相关海关之间往返奔波。

  在实行通关一体化过程中,三地海关能否顺畅衔接?遇到问题有何跨关区解决机制?李佩林表示,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沟通渠道。通过“中国海关网上服务大厅”和“12360”海关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通关状态查询”、“通关疑难咨询”等公共服务。其次,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切实落实首问责任制。受理海关负责协调解决及答复工作,所有跨关区海关内部的协调和衔接都会通过问题解决机制来处理。第三,公布海关相关部门的电话、传真,方便企业与海关直接沟通,保证企业难题急事得到及时处理和答复;同时,在这些部门专门设立通关一体化联络岗,负责跨关区相关业务的协调沟通。

  “作为新生事物,在通关一体化模式运行初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三地海关共同努力,一定会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企业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希望广大进出口企业支持海关的改革工作,只要相互理解、配合,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一定会取得预期效果,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通关便利和优质服务。”李佩林充满信心。

  复制推广“三个一”

  日前,海关总署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关于深化关检协作共同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两部门将在8个方面26项内容上深化合作,其中第一条即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加快“单一窗口”建设。

  根据《备忘录》, “三个一”模式年内将全面推行到全国所有直属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所有通关现场、所有依法需要报关报检的货物和物品;为加快“单一窗口”建设,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将统一数据标准、开放数据接口,建立信息互换、共享的清单,实现关检数据共享共用、互联互通,使企业实现一个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递交相关单证电子数据。

  此外,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在《备忘录》中表示,双方将在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开展口岸查验、检验检疫和监管合作,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健康发展,支持口岸建设和发展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

  海关总署正在抓紧开展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尽快向长江经济带等地区推广实施。目前,海关总署已经建立长三角区域、上海与中部六省、川渝沪等区域通关合作机制,下一步将整合提升,按照市场和物流规律,推动长江经济带11省市海关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区域通关改革,努力实现沿长江不同关区之间通关一体化作业,为长江经济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更好的口岸条件。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的制度成果将在长江经济带复制推广。据悉,太仓与上海通关一体化将作为长三角区域海关一体化的试点,计划10月份实现沪太通关一体化。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