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践行“四好”要求 建设“五型”海关

www.jctrans.com 2013-5-16 13:41:00 珠海特区报

导读:海关既是把守国家经济大门的“国门卫士”,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提速的“助推器”。

  “服务型海关”正在成为拱北海关的一张新名片。

  海关既是把守国家经济大门的“国门卫士”,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提速的“助推器”。在海关总署领导下,拱北海关坚持把优化监管服务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着力为优化外贸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贯彻落实海关总署‘把好国门、做好服务、防好风险、带好队伍’的‘四好’总体工作要求,就必须进一步推进‘五型’海关建设。”在拱北海关党组书记、关长王社建看来,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的海关,答题思路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守住底线,坚持实干兴关,坚持激发活力。其中,建设服务型海关,是“五型”海关的题中应有之义。

  40条措施为进出口增添“新引擎”

  据拱北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珠海、中山两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均扭负为正,保持稳定增长。其中,经珠海高栏口岸报关进出口货物总值20.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猛增76.7%。

  在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珠海、中山实现首季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关的一项“利好”新措施。

  去年9月底,海关总署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16项措施,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为深陷“寒冬”的进出口企业带来一股暖风。如何把海关总署的利好措施落实为地方外贸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带着建设服务型海关的强烈使命感,王社建多次到珠海、中山两市的重点外贸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进出口情况,征求对海关工作的意见、建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拱北海关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增长”的40条细化措施。

  40条措施,条条有的放矢,包括了“减负增效,提振企业信心;深化改革,促进外贸便利化;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把好国门,净化外贸秩序”四大方面,涉及到海关通关监管、加工贸易、税收、统计、打私等多项业务。

  其中,停收和取消海关5项收费举措,就可为拱北关区企业直接减负3300多万元;对B类及以上企业开展省内跨关区保税外发加工取消征收保证金或银行保函,全年可为外贸企业节省近6亿元的占用资金。

  “与您有约,风雨无阻”。“海关·企业面对面”政策宣讲活动,零距离解决企业通关疑难,已成为拱北海关与企业、地方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成为拱北海关政务公开的第一品牌。2009年以来,拱北海关共举办“关企面对面”政策宣讲会400多期,参加人数达1.3万人次。此外,拱北海关“12360统一服务热线”细心解答企业和旅客咨询,2010年9月开通以来,共计接听咨询电话近12000个,当场答复率在96%以上。

  通关便利化进入“读秒时代”

  分类通关,通关无纸化,“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内销集中办理纳税手续……拱北海关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企业得到了实惠和便利。

  通关作业无纸化是拱北海关通关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无纸化改革,企业平均通关时间比原来纸质交单、现场办理至少节省了2小时。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供通关便利,今年以来,拱北海关不遗余力落实中央的8项规定和总署25条具体措施,转变作风,为企业办实事。针对企业外需不足、成本上升等困难,出台简化外发加工手续、内销集中办理纳税手续、创新战略新兴产业保税监管模式等措施,使珠海、中山两地的加工贸易企业办理手册审批时间由3天减少为1天,其中享受内销集中纳税待遇的受惠企业范围由最初的100家扩大到2000多家。

  在“无纸通关”模式下,从企业申报到海关放行,平均每单货物的通关时间约20秒,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仅该关下属的九洲海关就办理通关作业无纸化报关单3万余份,占进出口报关单量的近50%,大大缩短了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为大批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缩短企业通关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是拱北海关打造“服务型海关”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4月,拱北海关和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手”试点,在珠海九洲口岸对一批进口货物实施“一次查验”,在珠海正式开启关检“三个一”合作通关模式。

  24条创新举措成为横琴“助推力”

  “比特区还特”的政策让横琴新区开发拥有了良好的开局。善用、快用、用好政策,创新通关制度和措施,让横琴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开花”。

  去年6月,海关总署在珠海宣布出台《关于支持横琴新区开放开发的意见》,包括10个方面共24条创新举措,加大了对横琴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

  在横琴这块“试验田”,肩负着服务粤港澳区域合作重任的拱北海关积极发挥“探路者”作用,探索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并在全国勇开“先河”,建设起首个“电子围网区域管理”新模式。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作为“一国两制”的新举措,这一重大跨境施工项目的校区建设模式可谓独一无二,除了大量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来自内地外,还有许多日常货物需要从境外运入校园。这对海关来说,不仅监管服务难度大,更是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鉴。拱北海关在为澳大新校区“量身定制”海关监管服务过程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一个临时的专用关区代码,是经海关总署批准为校区建设报关所用的特殊编号;同时,拱北海关为校区建设打造“快速通道”,成立专门监管小组、设立报关专用窗口,对新校区隔离方式、卡口管理、进出区货物、运输工具监管实施便捷措施,实行预约通关服务,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设提供通关便利。据统计,3年多来,拱北海关监管澳大横琴新校区建设造价达98亿澳门币,其中,涉及验放横琴校区建设物资达22亿多元人民币。

  对于横琴另一个重大项目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拱北海关也是“特事特办”。在长隆“海洋奇观”展馆内,有一块刚“落户”不久的净重141吨“巨无霸”亚克力玻璃,这个“玻璃大王”就是享受了拱北海关“不卸港登船监管”便利措施从九洲海关报关运进的,而这仅仅是长隆项目中享受海关便利措施的众多进口货物之一。拱北海关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地方企业的联系沟通,积极落实长隆项目进口物资通关监管服务便利措施,设立专门工作窗口、派员实地核查、为企业提供政策“上门”服务,并向海关总署请示特批,为项目进口物资采取担保验放便利措施。据统计,拱北海关下属横琴海关共验放长隆建设物资132票,货值5884万美元,担保税款1.3亿元。拱北海关的一路“绿灯”监管,确保了横琴长隆一期项目可以如期在今年开门迎客。

  支持横琴大开发,仅仅是拱北海关贴心服务珠海、中山两市重大项目的一个缩影。在拱北海关的大力支持下,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航空产业园、申报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升格综合保税区、中山水运口岸扩大开放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成为珠海、中山两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一批重点产业也正在成为两地经济的“王牌”产业。 

  记者 耿晓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