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埃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7-5-27 10:19:00 中国商务新闻网

导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埃及在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版图上的定位再次被强化。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埃及在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版图上的定位再次被强化。

  埃及新政府提出的“振兴计划”与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几乎同期进入落实阶段。埃及“振兴计划”旨在通过振兴经济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的互利共赢,二者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埃及实施的“振兴计划”,尽管更注重内部发展,但其“向东看”的对外合作意愿强烈,且其东向战略范围涵盖的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相交叠。因此,埃及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与中国进行开放性合作,成效可期。

  中埃两国的高度政治互信、密切的经贸关系、相似的发展战略目标、拥有的经济合作实践经验等奠定了两国战略对接的基础。从两国推进战略对接的进程来看,经济领域将是未来双方发展战略最务实的对接点,而在此领域两国存在极强的互补性,从而为实现战略对接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

  中埃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中国已成为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工业、能源、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实际存量近7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

  中埃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有所突破。2016年,国家开发银行向包括埃及央行在内的埃及金融机构发放了14.25亿美元贷款,其中向埃及中央银行发放贷款9亿美元是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开展对境外央行大额授信。2016年11月中埃签署了18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两国货币互换协议和国开行的授信贷款为埃及央行外汇储备注入了超过35亿美元的外汇资金,极大地支持了埃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埃苏伊士运河经贸合作区建设经验为“一带一路”与“振兴计划”的有效对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制度对接基础。在起步区1.34平方公里成功建成之后,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埃期间两国元首共同为拓展区启动揭牌。拓展区6平方公里中一期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目前已经完成建设,具备了接收入区企业的条件。该合作区是高水平的全面经贸合作区,也被视为中埃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它更是中埃两国在不同经济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文化差异背景下建立的合作典范。中埃双方在合作区建立过程中从项目合作的谈判、启动建设、招商引资、合作管理以及未来规划中均积累了大量经验。

  埃及经济跌入谷底欧美企业望而却步之时,也是中国企业在埃及市场上实现“弯道超越”之机。事实证明,中埃在许多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在经贸投资、能源电力、铁路交通、港口物流、航天科技等方面孕育着巨大合作潜力。两国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框架内不断拓展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埃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但是其他非洲国家而言,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推进工业化的愿望强烈,而我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可以推动中小企业链条式“走出去”,并以产品输出型模式转变为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重模式,以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

  开展中埃经贸合作,应当把握住以下原则:

  一是多搞“资源加工型”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进行深加工,是帮助埃及实现工业化最受欢迎、最合实际、最易成功的途径;

  二是多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少做“低端制造业”项目。埃及缺乏资本和技术,但是高素质人才较多,经过认真的培训,可以胜任需要复杂技术的工作。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所需人员数量较少,因此可以经过精心培训,培养出当地的技术队伍;

  三是多搞“造血”项目。埃及面临外汇短缺、货币贬值的困境,因此要多考虑“造血”项目,尽量少做“抽血”项目。所谓“造血”项目,首先是项目本身应该有经济效益,其次是项目应尽量具备出口创汇能力;

  在推进中埃经贸合作的过程中,要找准发展规划相互对接的耦合点,在选择项目时不求“多”、“广”,但求“准”、“精”。埃及政策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只能顺势而为,本着积极不冒进、理性不消极的原则,审慎投入,防控风险。

  IMF贷款为埃及的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在IMF的推动下,埃及经济改革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实行浮动汇率、减少补贴等措施表明了埃及政府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吸收外资的愿望强烈,并对投资环境方面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改善。未来如果能够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经历两到三年的阵痛期之后,投资环境将会有所好转,中资企业的机会也会增加。

  虽然埃及仍存在着众多制约营商环境的因素,如行政效率较低,行政部门积弊日深,一些领域准入门槛高,手续繁琐,耗日长久;法规繁杂,人为因素依然浓厚;政策多变;办理工作签证困难;针对企业注册和人员签证的安全审查带来的不便;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短缺;汇困问题严重;投资用地短缺;但中埃经贸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泛。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埃及和对埃经贸合作,要抓住机遇,同时要做好充分调研,控制风险,稳步推进。

  作者:中国驻埃及使馆公使衔参赞 韩兵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