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正确看待外贸进出口双降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9-18 8:29:00 国际商报

导读:1~8月我国进口同比下降14.5%,出口同比下降1.4%,进口单月跌幅由7月的-8.1%持续扩大至-13.8%,进口下滑速度远超出口,成为外贸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我国进口同比下降14.5%,出口同比下降1.4%,进口单月跌幅由7月的-8.1%持续扩大至-13.8%,进口下滑速度远超出口,成为外贸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进口下降 

  前8个月,我国进口的原油、大豆、塑料、纸浆、谷物、成品油等大宗商品的数量普遍上升,但部分商品进口额却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特征明显,这也凸显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主要是由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进口量大幅下降所致。从进口区域结构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前7个月我国自大宗商品主要供应地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进口额分别下降了41.2%、25.7%和21.7%,远高于同期进口整体跌幅,而自欧洲和亚洲的进口表现则优于平均水平。

  进口下降部分是出口下滑引发的连锁反应。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进口对出口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进口产品也以生产性产品为主,进口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国内生产和出口。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增速下滑也主要是加工贸易下降导致,1~8月,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9.3%,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决定了进口和出口同步变化的特征,因此进口下降部分是出口下滑引发的连锁反应,根本原因在于外需低迷,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

  进口下降反映国内配套能力有所提升。从贸易方式结构来看,1~8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2.8%,较整体出口增速高4.2个百分点,而一般贸易进口同比下降17.5%,较整体进口增速低3个百分点,出口表现明显优于进口。相反,加工贸易出口同比下降8.4%,成为我国出口负增长的主要因素;加工贸易进口同比下降10.8%,降幅低于整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降幅。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错位表现反映了我国产业配套能力日趋增强,国内增加值稳步提升。 

  消费品进口增长强劲 

  虽然整体进口表现令人担忧,但一般消费品进口逆势增长,显示出较大的提升空间。1~7月,啤酒、香蕉、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鲜干果及坚果、空气调节器等进口分别增长了46.5%、43.2%、36%、31.6%和20.4%。为进一步扩大进口,国家主动调降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14种商品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消费品进口潜力将进一步得以释放。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特征明显。在外需低迷、全球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仍然有不错的表现。1~7月,航空航天技术出口额同比猛增22.7%,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出口额分别增长3.8%、3.2%和2.8%,机电产品和集成电路出口额分别增长1.3%和2.1%。与此同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下降幅度明显。1~7月,钢坯及粗锻件、煤及褐煤、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铁合金出口额同比下降48.1%、34.9%/19.7%和17.6%。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趋势明显,从长远看有利于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外贸减速既有国际市场外需低迷的外部原因,也有国内经济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的内部因素。在理性分析下滑原因的基础上,对外贸进出口双降问题需要给予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不能因数量下降而产生恐慌和悲观情绪。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上半年GDP实现了7.0%的中高速增长,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8%,民间固定投资增长1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优于多数经济体,位居世界前列。 

  低谷总是孕育着新生,新一轮增长大潮只会是新生力量的曙光,固步自封无异于坐以待毙。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各种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外贸企业自身也应当积极调整发展思路,顺势而为,在提高技术、提升质量、优化服务和树立品牌等方面有所突破,积极培育竞争新优势,而不是坐等外部经济形势好转,贻误改革良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