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资源要素、投融资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使襄阳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农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前4个月,装备制造同比增长17.6%,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47.3%。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22.2%,税金27.7亿元,同比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超过70%。
改革催生“襄阳速度”
襄阳不断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步伐不断加快。
坚持用改革手段、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推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实现了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转变。
改革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总规模达到200亿元的汉江产业基金设立银政合作产业发展基金、科技金融基金、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等子基金,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配置。
4月28日,襄阳市政府与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约,后者投资20亿元在襄阳建设年产30万辆纯电动车项目。
第二天,襄阳高新区就办好了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项目备案证、工业项目认定手续等6个证件。同时,围绕土地平整、资金筹措等急难问题,市直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现在已经初步具备开工的条件。
围绕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襄阳优先扶持东风天翼、山东威斯特、宇通客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围绕打造“襄阳云谷”,重点支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IBM、华为等电信巨头云计算中心项目;围绕发展电商产业,加快引进淘宝中国襄阳特色馆、一号店、当当网等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为保证签约企业落地、落地企业投产,襄阳以改革推进专业园区建设。抓好14个专业园区“镇园一体化”改革,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管理,促进资源集中、产业集聚,提高园区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改革催生“襄阳速度”。今年一季度,襄阳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8598万户,同比增长18.44%;资金数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59.41%,战略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要让百姓得实惠
襄阳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达到60%以上。
深化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机制。完善市场化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探索“地票交易制”,提高土地流转效益。目前,该市土地流转面积突破了200万亩,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襄阳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交易体系。南漳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作为湖北首家实质运作的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一年内成功组织交易106笔,流转面积8400亩,交易总额达到5400万元,增加集体收入490万元。
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启动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制订超标准宅基地处置办法。
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确权率和发证率均突破99%,建立了鄂西北林权交易中心、襄阳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累计获得8家银行225亿元授信,收储林地20多万亩,办理林权交易200多宗,林权抵押贷款5亿多元,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这些改革措施,让百姓得到实惠,破解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系列难题。
谋开放高地
“世界越来越近了。”这是湖北雅新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文杰的切身感受。
6月5日,该公司价值84万美元的家用纺织品经襄阳抵达宁波北伦港,再从海路到马来西亚。
潘文杰说,与过去走陆路到上海,再到马来西亚不同的是,行程和运费双双降低了30%。
这是襄阳以改革融入“一带一路”给潘文杰带来的便利。
与武汉新港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武汉新港的首个陆地港。打通鄂西北—武汉—上海—国际市场快速出海口通道。
襄阳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将成为国内一类航空港,具备开通国际航线的能力,从襄阳飞向世界指日可待。
以陆地港、无水港、航空港和保税物流中心为抓手,将四大口岸核心平台整合在一起,打造汉江流域国际陆港中心。推进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连通“汉新欧”、“郑新欧”等欧亚大陆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打造襄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创建国家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与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的互通机制,襄阳正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搭乘“一带一路”建设快车。
今年3月,襄阳市委、市政府积极组团赴俄罗斯、波兰、韩国等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经贸文化领域的对接,签署投资合作协议30多项,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