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增速迅猛 成未来贸易新增长点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6-10 10:16:00 新华网浙江频道

导读: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8日在浙江宁波开幕。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8日在浙江宁波开幕。来自中国和中东欧16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认为,在当前中国与欧盟贸易额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与同处新兴市场的中东欧国家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将是中欧贸易新的增长点。

  中国资本:看好投资中东欧新机遇

  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奥地利奥和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苏珊娜发现,20年前公司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时很少有赴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有融资需求。而现在她们的主要客户就是“走出去”中东欧和俄罗斯的中国企业。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苏珊娜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在中东欧投资兴业,作为进入整个欧洲市场的“试验田”。

  浙江省省长李强说,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建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将推动投资、贸易、旅游、科技、人文各方面的合作。在6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占了四分之一,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板块和中欧贸易新的增长点。

  黑山副总理拉佐维奇说,黑山虽然是中东欧16国里最小的国家,但它是中国和中东欧合作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最积极的参与者。本次博览会提供了一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密集对话和释放合作潜力的机会。

  拉佐维奇说,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合同额8.09亿欧元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已于去年年底启动,是关乎黑山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项目。目前黑山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农业急需来自中国的投资。

  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的指引下,嗅觉敏锐的中国物流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触角瞄准了全球。国际物流撮合交易服务平台咖狗网在博览会上设立了展台,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公司中英文微信公众号享受查询运价订舱服务。市场经理黄璐瑶说,中东欧地区是国际物流主打航线,随着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日益升温,其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东欧企业:挖掘中国巨大内需市场“富矿”

  中国海关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与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总值1.37万亿元,下降7.1%。而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进出口总值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

  与略带寒意的贸易数字相比,记者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馆里感受到的是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日益升温的热度。

  在波兰馆里,咖啡豆巧克力、桔子生姜巧克力、杏仁肉桂白巧克力等各种各样的口味巧克力吸引了消费者的眼光。“以前只知道比利时巧克力好,现在才知道,波兰的巧克力品质一点不差,还价格实惠。”专程从市区赶来的宁波市民崔女士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口气买了价值上千元的巧克力、蜂蜜和红酒。

  44岁的宁波帝加唯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之前主做西班牙产品进口生意,他发现中东欧国家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和奶制品,质量并不比西欧国家差,价格还要平均便宜2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试营业以来目前每天的营业额在4000元左右。在宁波市政府和波兰信息和投资局的牵线搭桥下,张荣今年4月成为第一个入住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馆的商家,150平方米的波兰馆里摆满了来自波兰的牛奶、饼干、红酒等特色商品。

  目前,张荣馆里的波兰产品通过海运从汉堡运到宁波需要35天,下次他打算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来运输,这条连接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和欧洲最大小商品市场马德里的铁路能将运输时间缩短到20天就能到宁波,这样中国消费者就能更快地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波兰高品质农产品。

  塞尔维亚Medax公司中国销售总监达米尔·卡科斯(Damir Karcas)告诉记者,自从4月18日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馆试运行以来,自己摊位水晶销售额已经达到几十万元。下一步他准备在博览会期间向中国客商推荐塞尔维亚第一饮料品牌TIKI,希望能找到经销商,两三个月后就能在中国大批量销售。做了十年对华贸易的卡科斯深知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消费者的购买力。

  中国中东欧合作潜力大 民企或有更多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任鸿斌说,在中东欧国家投资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便利,也适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中东欧国家可以扩大对华贸易和投资、减缓多年来的贸易不平衡。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从2012年的521亿美元增至2014年602亿美元,增长了15.6%。其中中方出口由388亿美元增至437亿美元,进口由134亿美元增至16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2.6%和24.6%。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超过50亿美元。

  任鸿斌建议中东欧国家给双边商务人员和旅游者提供长期的多次往返签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加并购及投资提供便利。另外,加强海关和检验检疫合作,实现单向一次检验检疫,或者是检验检疫证书的相互认证将会提高双边贸易的效率。

  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过程中,民营企业或许能够获得更大机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胡援东表示,民企更适应市场化运作规律。“中国在海外有不少大型项目的建设经验,但是具体分析来看,主要还在非洲等欠发达国家,而中国和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是要在市场化,规范化的竞争环境中,所以既要管理好项目又要产生相对较好的利润,是个非常高的挑战。”

  胡援东认为,更能适应市场化运作规律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国际并购,更快提升国际化水平,在获得重大工程项目领域,或者会比原来具优势地位的国企取得更多的机遇。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吴琪认为,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如学习对方先进的环保、绿色能源等理念。“比如德国提出的‘加能源’理念和实施做法,是能源紧张时代可能的解决方案,浙江和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引起关注。”

  不少专家也表示,中国投资中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应该是国内产业的“升级版”,要关注对方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不仅要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需承担当地社会发展责任,这才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互利互惠的初衷。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