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浙江初尝外贸转型甜头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11-3 13:36:00 国际商报

导读: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增速“换挡”、转型“阵痛”和“过剩”压力让“新常态”下的浙江外贸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增速“换挡”、转型“阵痛”和“过剩”压力让“新常态”下的浙江外贸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持续几个月的下行后,浙江外贸终于回暖。杭州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浙江省2015年1~9月外贸出口总值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9月单月进出口1963.7亿元,增长2.3%,单月规模创下年内新高,进口376.6亿元,下降14.3%。在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值下降的形势下,浙江外贸出口保持了增长势头。

  外贸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让人欣喜的是,前三季度浙江附加值高、占全省出口四成多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5267.3亿元和748.8亿元,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9和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船舶出口增长27.7%,其中,高附加值订单占40%以上。这些产品出口的突围增长,正是浙江省外贸企业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重要体现。

  造船行业表现抢眼。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出口船舶产品研发和制造,今年以来出口3.7亿美元,增长51%。杨帆集团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加快转型升级,出口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特别是欧洲市场已有较高声誉和广泛知名度。

  近年来,造船行业产品层次优化升级,不断向大型化、高端化、节能化发展。在船舶企业集中的舟山,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从传统的散货船、吊机船、油品化工船制造,到以海工生活平台、1.2万吨以上的集装箱船及15.2万吨穿梭油轮等高附加值船舶为代表的“高端制造”,舟山船企上演着一场“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大戏。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一抹亮色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今年以来浙江外贸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增长7%,增速领先全省平均增速5.8个百分点。

  去年出口额为1000多万元的浙江艾罗电源有限公司今年成绩更加亮眼。截至10月,出口额已超过1亿元。生产户用并网逆变器、户用储能系统等产品的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自2011年起借助浙江大学的科技实力研发、生产,其产品契合国际市场需求,去年推出的新产品智能微网储能逆变器,带动了公司整体销售业绩,产量也直线上升。

  没有高品质、高水平的“浙江智造”,实体经济就很难摆脱低端锁定,消费需求很难被激发,企业发展很难实现高效益。拥有全球第一大安防研发团队的杭州海康威视(002415,股吧)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9月出口6.8亿美元,增长65%。出口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技术的高投入,海康威视把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海康威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在研发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这就是我们产品的优势,比如说传统的监控产品卖3000元,我们凭借这个核心算法,就可以卖到5000元,因为我们的产品功能更高端,更能解决客户的问题。从视频延伸到安防产业,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不再只是卖一台设备、赚一点加工费。”

  高新技术产品和高端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稳步提升正在改变浙江出口结构。据统计,今年1~9月,浙江省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290.47%。其中文化服务出口达4045万美元,同比增长157.97%。新常态下,过去那种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潜力在不断缩小,未来外贸发展需要更多地依靠创新创造、服务贸易赢得优势。对外贸企业而言,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