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级试点落户海宁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10-20 10:07:00 嘉兴在线-嘉兴日报

导读: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批文,同意海宁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批文,同意海宁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这标志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在海宁全面启动实施,同时,一系列国家层面、省级层面贸易改革新政以及地方政府配套激励、扶持政策措施也将相应落地实施。此举将为海宁乃至嘉兴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通过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监管措施,形成一整套高效便捷的对外贸易新体制、新机制,对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专业市场国际化都将有着重要意义。”海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把海宁打造成为国际贸易采购中心,为全国特色产业树立外贸转型升级的标杆。”

  全国仅3地列入试点

  义乌模式成效显著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为专业市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外贸特点量身定做的贸易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关有四大特点,即通得快,海关简化通关流程和手续,一次申报,一次放行;便利化,允许个人收结汇,打破“谁出口,谁收汇”政策;免税收,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专用监管,启用“1039”海关代码统一集中监管。

  比如有不少国际采购商到海宁中国皮革城、家纺城采购商品拼箱组货出口,因拿不到相应发票,以前只能用旅游购物贸易方式申报,受到数量和监管限制,极为不便,影响了市场外贸业务的发展。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就可以让这些小批量交易活动合法、便捷地办理出口手续,为我市专业市场及传统优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了一条便利通道。

  义乌是全国最早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地方,在总体外贸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义乌外贸增长速度可谓是“爆发式”。2012年该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当年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52.9%,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6个百分点。

  今年海宁被列入第二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范围。市场采购贸易作为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新型外贸方式,对于吸引国际采购商集聚,以及专业市场实现经营者自有品牌设计小批量、多批次出口及快速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模式也将形成一定的政策洼地,吸引周边的资源要素、产业等向海宁集中,推动市场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并由市场带动企业实现外贸集团化营销。

  同时,市场采购贸易的集聚效应,建立的共享式国际贸易平台,将为我市众多中小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通道。以义乌为例,依托小商品城,全国有20万家中小微企业便利地参与了国际贸易。

  打造国际贸易采购中心

  树立外贸转型升级标杆

  据介绍,海宁正在马不停蹄地推进试点的落地。最近,路过海宁中国皮革城裘皮大厦的人们会发现,这座大厦的门头上竖起了一块外贸中心的牌子。在这座大楼的五楼,一个由商务、海关、税务等八个部门组成的海宁皮革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进组正在紧张工作。

  为确保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功实施,海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了市场采购综合管理体系,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快推动专业市场进一步完善外贸功能,构建集报关、货代、物流、翻译、涉外咨询功能于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各部门依托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联控机制,在“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前提下,优化管理措施,全力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目前,试点方案已经制定完成,联网平台已基本建成,即将上线运行。海宁将力争本月底实现第一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交易。

  在市场主体的培育方面,海宁皮革城等专业市场将通过搭建市场采购贸易主体众创空间、服务中心和组建国际拓展联盟等方式,建立一站式便利外贸服务机制,吸引和集聚国内外的国际采购商、皮革出口商、跨境电商服务商、国际贸易服务商等入驻,协同开展国际市场拓展,为广大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全新的外贸生态圈。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