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外贸发展迎来新契机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10-15 8:37:00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我国9月进口、出口数据继续双双下降,但出口降幅连续两个月明显收窄,仅为微降1.1%,低于普遍预期;进口降幅比8月加深,达到17.7%。

  作者:辉亚

  [尽管2015年中国外贸面临的环境复杂严峻,成绩单也并不理想,但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政府面对困难的不退缩,能够看到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诚意]

  我国9月进口、出口数据继续双双下降,但出口降幅连续两个月明显收窄,仅为微降1.1%,低于普遍预期;进口降幅比8月加深,达到17.7%。而从累计情况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继续呈现出口、进口双降走势,延续了前8个月的走势;进出口如此双降的罕见局面,从改革开放以来仅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过。这也说明了今年我国外贸形势比预计的要更复杂、更严峻。

  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外部市场需求低迷、贸易萎缩和国内制造成本高企、传统竞争优势不再等问题;进口则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拖累。如果这些问题和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的外贸将很难有所突破,虽还不至于陷入失速,但仍将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而就在我国外贸出现罕见双降困局之时,先是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再是8月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为企业减负,到9月更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度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对外开放”专题,并由党中央和国务院高规格共同出台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十一”假期一过,主管外贸的汪洋副总理就督战浙江,并表示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组合拳密集出击,将为未来中国的外贸增添新的动力。

  应该说,今天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包括外贸在内的诸多领域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就中国经济发展而言,需要外贸特别是出口这辆马车不减速的同时换上新马达;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则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破除障碍、赢得主动,以此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外贸发展新常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关乎未来中国对外开放顶层设计的最新表述。今天的中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外贸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不少发达经济体复苏艰难,一批新兴经济体正在快速崛起,但最近新兴市场又频现变数,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际产业竞争出现新动向,发达国家正在引导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低端制造则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经贸规则正被美国等发达国家试图改变。

  从国内来看,中国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后,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贸易总量,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吸收外资,都位列全球前茅,但就中国外贸而言,传统竞争优势正被不断削弱,新的优势尚未形成,制约外贸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问题也依然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从更高的层次、更长远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全面提升外贸竞争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进出口促进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最终实现外贸的提质增效升级。

  与对外开放顶层设计、关注外贸长远发展相呼应的,是中国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布局下,更加注重当前抑制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沉疴痼疾。这从近期密集召开的会议和出台的政策就可以看出。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深改组会议通过的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意见、李克强总理亲自部署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的乱收费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等。与此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正借助改革之风崛起,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优势。这些改革的信号,既是为当下我国对外贸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又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相契合,可见政府用心之良苦。

  尽管2015年中国外贸面临的环境复杂严峻,成绩单也并不理想,但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政府面对困难的不退缩,能够看到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诚意,相信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者)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