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原油进口开放落实在即 民企地炼或机会均沾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8-12 9:43:00 新浪财经

导读:多种迹象表明,作为石油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原油进口权开放的脚步正越来越近。

  多种迹象表明,作为石油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原油进口权开放的脚步正越来越近。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近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邓文奎带队在山东等地的炼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炼油企业关于原油进口权开放事宜。这被视为原油进口权即将开放的征兆之一。

  “关于原油进口权的申请公司已经提交,但能否获批、什么时候能批,我们也在等具体的消息。”作为本次被调研的企业之一,山东晨曦集团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公司在日照港筹建仓库、保税库等已经完成,将为未来原油进口的展开进行配套准备工作。

  此外,记者从接近国家能源局人士处获悉,关于放开原油进口资质的文件基本上已经制定完成,放开主要面向两类企业:在国外具有油源的企业以及国内的大型炼厂,同时对企业的进口配额有相应的规定。

  据了解,具体的文件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公布。

  有油源有规模者优先

  7月下旬,邓文奎带队走访了部分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地炼)调研有关原油进口权放开及汽柴油进口权放开以及取消燃料油消费税等事宜。

  几乎同时,有媒体报道原油进口权下发的时间窗口应该就在近两周,其中山东晨曦集团、山东万达集团、山东天弘化学公司、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五家企业将有望成为获得原油进口权的试点单位。

  对此,长期在关注原油进口权放开事宜的金银岛资深分析师靳婷表示,国务院只是邀请了这5家企业参与调研,并没有明确表示原油进口权会最终赋予这5家,业内的传闻并不完全真实。

  “我们也在等待相关的消息。”山东晨曦集团等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成品油开放马上就公布、而且确定是山东5家企业的消息并不确切。

  但企业主是蓄势待发,以山东晨曦集团为例,该公司斥资过亿元建设的直通式海关监管场站项目已经通过海关验收。据介绍,该项目包括查验仓库、查验平台、物流保税库、海关卡口等区域,山东晨曦的进口货物可直接从进境口岸直通至场站办理报关手续,相当于建成了一个陆地码头。这也意味着,晨曦集团已具随时承备接原油进口业务的能力。

  除了山东的地炼企业之外,新疆广汇、宝塔石化等企业同样“摩拳擦掌”,等待着进口权获批的消息。

  近期,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举行的董事局、总裁班子联席会议,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孙广信在讲话中透露:“原油进口权已无政策障碍,静候佳音。”

  新疆广汇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油气综合开发项目,预计原油资源量为11.64亿吨。为了将该项目的原油运回国内,目前,新疆广汇在吉木乃边境建设的原油生产配套基地正在进行中短期规划,该基地将用于油田开采各类物资的倒运,未来将成为一个集钻井、试油、采油、炼油配套设备加工制造的综合基地。

  随着原油进口权开放预期临近,还有更多企业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变革积极备战。

  接近国家能源局人士告诉记者,预计原油进口权的开放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国家发改委下发许可证,商务部核定配额,首优先发放给拥有海外原油资源并获得对方国原油出口许可证的民企;另外则考虑下发给具有规模的大型炼油企业。

  资质及配额管理动态化

  对于炼油企业的入围标准,安迅思能源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表示,预计首先会考虑炼油企业的装置规模、综合经营能力、技术指标、具有完整的仓储环保配套设施等。

  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做出了详细的要求,比如,炼油企业应该是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后保留的企业,没有逃漏检、走私、偷逃骗税、逃汇、套汇等记录,具有成品油批发资质,资产负债率小于70%等。

  在规模上,企业主要炼油装置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500万吨/年并且单套装置不低于30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不低于300万吨/年,三次加工能力不低于400万吨/年。在经济技术指标上,要求炼油企业的开工负荷率高于50%。

  上述《意见稿》发布后,引发了山东地炼行业内的热议:“如果要全部满足里面的所有条件,山东几乎没有地炼企业能入围。”

  “对于炼油企业肯定会明确不少限制,给予的进口配额量也不会很大。”李莉认为,本次开放的进口原油绝大部分将用于炼化,而不能进入贸易环节,所以最终的方案预计会有一些小的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将对地炼企业新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取消其使用资质。“就相当于对其资质进行年检,对炼油企业在规模、技术和环保上设置门槛。不仅是在原油的使用资质上,新入围的进口企业资质和配额或也采用同样的动态化管理。”靳婷表示。

  “此前地炼行业无序发展现象较为明显,一旦获得原油进口权,更要求企业的良性发展。”靳婷称,对资质进行核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促进炼油企业的、质量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有利于企业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投入。

  靳婷告诉记者,包括东明石化、中化弘润等企业有望获得原油配额,企业数量为5~8家左右,总的原油配额为1000万吨/年。而目前,山东企业的原油配额只有179.3万吨。

  破解寡头式原油垄断

  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资质分为国营和非国营贸易两类,国营资质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微博]、中海油、中化集团[微博]、珠海振戎5家。其进口配额实行的是自动许可,国家不会对进口数量进行上限限制。

  而“非国营进口”进口资质实行的是配额管理限制,目前拥有资质的有22家企业,其中“中字头”公司占据半数以上。

  2013年中国累计原油进口量为2.82亿吨,非国营进口配额一共只有2910万吨。

  “打破原油进口权垄断已经说了很久,本次放开对市场的影响也取决于开放的力度。”李莉告诉记者,进一步开放原油进口不仅能让炼油企业突破原料瓶颈,更是对更多企业参与上游进口、市场分销等环节给予了机遇。

  然而另一方面,业内也同时担忧,原油进口权的开放对民营石化企业也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民企所面临的压力大多来自于资金等一些不可控的风险。”靳婷介绍说,如果原油进口权进一步的开放,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

  按照靳婷的观点,由于国际原油交易资金量巨大,通常一个船装运30万吨,以每吨75美元计算,一船原油所需要的资金量已达到2250万美元,同时还要承受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以及国际市场卖方信誉风险。同时,由于原油的属性特殊,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如政治、战争等不可控风险,加上市场波动较大,需要企业有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