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重基建促贸易 中国对外援助突显“中国特色”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7-14 10:32:00 第一财经网

导读:重基建促贸易 中国对外援助突显“中国特色”

  重基建促贸易 中国对外援助突显“中国特色”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规模持续增长。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曾经的受援大国,已经成为新兴的对外援助大国。同时,中国对外援助具备中国特色,那就是结合自身发展经验,熟悉发展中国家根本需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表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显示,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规模持续增长。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白皮书介绍,2010年至2012年,中国共向121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亚洲地区30国,非洲地区51国,大洋洲地区9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国,欧洲地区12国。此外,中国还向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援建成套项目、提供一般物资、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派遣援外医疗队和志愿者、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减免受援国债务等。

  援助资金优惠贷款占一半(小标题)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

  同一阶段,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在援助方式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

  援建成套项目设备不仅能推动受援国民生的改善,还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中国共在80个国家建设成套项目580个,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和农业等领域。

  2010-2012年,中国减免受援国债务累计金额达14.2亿元人民币。中国免除坦桑尼亚、赞比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马里、多哥、贝宁、科特迪瓦、苏丹等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共计16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

  重基建促贸易的中国模式(小标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援助一直具备自身的特色。一个是对外援助项目设计结合自身发展经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发展。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建了156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中国根据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条件,合理安排无偿援助、无息贷款资金,发挥优惠贷款融资优势,帮助受援国建设有迫切需求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发挥自身在技术、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

  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支持交通运输建设、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

  中国援建了70余个交通运输项目,包括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中国援建了20余个能源项目,包括水电站、热电站、输变电和配电网、地热钻井工程等。中国援建了60余个信息化项目,包括光缆电信传输网、电子政务网以及广播电视调频发射台等。

  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提升经济,中国积极响应世界贸易组织“促贸援助”倡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给予零关税待遇、支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培训经贸人才等,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2005年,中国首度对非洲25个最不发达国家190个税目的商品实施零关税,之后不断扩大零关税待遇受惠面。有效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对华产品出口。

  一些发达国家将对外援助选择与受援国民主、法治、开放程度等政治条件向挂钩。

  白皮书称,中国提供对外援助,继续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