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英贸易走“偏锋”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6-9 8:49:00 国际金融报

导读:上海,闵行,一处僻远的大楼,上海航天科技(000901)交流中心静默地伫立,一点也不起眼。

  作者:张颖 

  上海,闵行,一处僻远的大楼,上海航天科技(000901)交流中心静默地伫立,一点也不起眼。国际著名空间科学家、北航“千人计划”教授John Zarnecki正向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主任理查德·霍德威(Richard Holdaway)教授介绍着他正参与的欧洲首个火星探测车计划。

  不远处,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卫星遥感技术专家Kevin Tansey正就地表植被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资金向英国Catapult卫星应用中心高端科技负责人Chris Brunskill寻求帮助。Kevin Tansey对武汉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现出了兴趣。

  这一幕发生在第九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现场。来自中英两国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近200名与会者齐聚一堂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合作。

  贸易“升空”

  这场迄今为止两国间最大规模的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研讨会是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英国航天局签署《中国国家航天局和英国航天局关于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背景下举办的。

  在英国商会主席博杨看来,除了高铁、核电、基建等领域外,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空间科学与技术、环保低碳,两国企业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可能性。

  “在去年签署谅解备忘录之后,这么快就能召开本次研讨会,我感到很高兴。双方的学术界和商界将在这个重要领域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一前景让我感到兴奋。”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Sebastian Wood)认为,“中国和英国是航天技术领域的领航者,因此我们有理由鼓励两国优秀的科学家开展新的合作。”

  去年,中英双边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增幅达14.7%,预计今年增幅将达到15%-20%,2015年中英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可再生能源、核能、高新技术等领域都是双方合作的潜力领域。

  理查德·霍德威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很高兴能带领这样规模庞大且级别高的英国空间科学家和工程师代表团,来到上海参加此次重要的研讨会。过去五年来两国众多机构建立了密切交流,而本次会议是合作关系的一个巅峰,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空间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英国已准备好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与中方大学、科学家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不错的项目。”Kevin Tansey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这些研究需要大量的研究资金,研究结果也亟待商业化运作。在英国,我们会寻找专业的机构"牵线搭桥",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有更多的中国项目找到适合的英国合作伙伴。”

  低碳合作

  除了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合作,英国正在寻找另一条更加绿色、环保的贸易合作路径。在中英两国敲定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贸易额的大背景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等新型经济成为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我们认为气候变化无疑是国内和国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它既是一个经济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中英两国在应对这一挑战的问题上是天生的伙伴。”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马克·西蒙兹在重庆大学演讲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等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机遇。”

  针对大气污染,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是限制新建工厂许可证的发放。在马克·西蒙兹看来,“这绝非可持续发展。目前,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每年高达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0%,转向低碳经济将使世界的经济增长率下降0.06%。”

  数据显示:目前,低碳商品和服务的全球市场价值将超过3万亿英镑,并将以每年4%的稳健速率增长。马克·西蒙兹告诉记者,“中国正大力投资清洁和高效能源,扩大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全球市场将为中国带来新的机遇。”

  去年中英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在海上风电战略伙伴关系上又迈进了一步。这一备忘录囊括政策发展、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合作,这些方面的合作促使两国加快相关行业发展,以实际行动保证合作的稳步推进。

  同样地,在核能问题上,中英两国一致同意分享经验,促成更大的科学合作与沟通,促进公司协作与交流。中国对英国西部的萨摩赛特郡的投资为其主要的新设施的建设铺平了道路,该设施有望在2023年建成时为英国提供能源总需求的7%。

  “近年来,与环境相关的风险不断凸显,导致搁浅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资产会受到意料之外的或过早减值、贬值的影响,或成为负债,从而对投资者产生超出正常创造性破坏的显著影响。”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搁浅资产项目组组长本·凯迪克特(Ben Caldecott)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为此,本·凯迪克特所在的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开始了一个研究项目,以了解这些风险。他告诉记者,“中英两国投资者在了解这些风险之后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比如,监控可能处于风险中的资产,使用一系列的情景对潜在风险做负荷试验,与已投资的公司建立好关系,对冲风险管理等。”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