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外媒:美中贸易差额扩大引争论 意见分歧升温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3-21 11:02:00 腾讯财经

导读:据《南华早报》报道,在美国,关于应该对中国采取更严格贸易举措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正在削减美国的就业。

  北京时间3月21日,据《南华早报》报道,在美国,关于应该对中国采取更严格贸易举措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正在削减美国的就业。但是其他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惩罚性的贸易举措,那么美国也将承受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中国对美投资的增长,也在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仅次于加拿大之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2013年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丘东晓指出,近来的学术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的确给美国带来了就业损失。他说,“不过,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指责的国家。国际生产结构应该为此事负责。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向中国出口半成品,中国完成最终商品后再出口美国。没有这些国家的参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不可能那么大。因此,这些国家都应该受到指责,而非只有中国。”

  上个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敦促中国和美国在今年完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在该协定的框架下,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将受到保护,反之亦然。此外,两国将采取更多以市场为主导的投资政策。中国投资为美国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对振兴美国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中国在美投资的外部环境却并不令人满意。

  然而,并非所有美国人都支持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斯科特就是反对者之一。

  斯科特指出,美国不应该和中国进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而是应该更严格地执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法。2月21日,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听证会上,斯科特表示,2001年至2012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增长已经导致美国就业损失290万。

  美国律师事务所Stewart and Stewart的合伙人伊丽莎白•德雷克指出,自2001年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增长近四倍。德雷克指责称,美国政府应该对中国采取更严格的贸易举措,同时敦促美国政策制定者打造针对中国更严格的贸易执行机制。

  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Nucor首席执行官迪米科表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和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条件完全不同。我们要么继续扮演傻瓜的角色,要么予以反击。”

  根据迪米科提供的数据,2000年,中国和美国的钢铁年产量相同,约为1亿吨,“现在,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接近10亿吨。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钢铁进口商变成了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商。”在他看来,来自中国的竞争,重创了美国钢铁制造商的销售。

  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菲利普•利维指出,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上行的同时,美国制造业就业呈现下行轨迹。但利维补充说,1973年,美国制造业在就业中所占份额为24.8%,自那以后的大幅减少基本上发生在中国制造业崛起之前。正因为如此,中国出口的崛起,并非以美国制造商的损失为代价。

  此外,利维警告说,如果美国减少来自中国的进口,势必会增加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随之而来的则是美国出口的减少,或美国海外借贷数量的减少,而所有的这些都将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增长。他认为,旨在限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策略将“给美国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严重的损害”。

  前沿战略集团主管乔尔•拜卡勒认为,中国企业的全球拓展,令美国受益匪浅,其中包括就业增长和税收增加。根据纽约咨询公司荣鼎咨询提供的数据,2013年中国企业为美国增加就业7万多,较比2007年增长8倍,这部分归功于双汇国际对史密斯菲尔德食品47亿美元的收购。(米娜)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