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美对华连舞贸易大棒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2-14 9:09:00 北京商报

导读: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在今年初继续加剧。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孙丽朝)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在今年初继续加剧。就在昨日,美国商务部做出肯定性初裁,决定对中国输美消毒剂征收反补贴税,并同时裁定原产于中国的三氯异氰尿酸存在补贴。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对中国11种商品发起“双反”调查或做出裁决。业内专家认为,美国如此高调、密集地挑起贸易争端意在保护其本国逐步复苏的相关产业,并为新一年中美其他贸易对话和谈判增加筹码。随着中国贸易地位的不断增加及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将会“只增不减”。

  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对从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产品征收“双反”关税;就在同日,美国又发布公告决定维持对中国橡胶磁铁“双反”税令;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次氯酸钙发起“双反”调查;1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包含限制美部分政府机构采购中国的信息技术产品等内容的法案;1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对中兴等在美销售的中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起“337调查”;1月23日,美国决定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在2014年刚刚过去的44天中,美国平均每4天发起一场对华的贸易调查或争端。

  “美国在短期内如此密集地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在国际双边贸易上是比较少见的。”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从大背景来看,在经历过一轮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当前正处于制造业恢复的关键时期,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而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又与美国相关产业“抢饭碗”,所以美国对华的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从直接原因来看,美国国务卿克里今日开始访问中国,今年上半年还有望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国欲借贸易争端在市场开放、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上逼中方做出更多让步。

  “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首次位列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已经基本成定局,这对于稳坐60多年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交椅的美国来说是一种无形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已经沦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正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半导体、汽车等产业崛起之时,美国疯狂对日本发起贸易调查一样,树大招风,现在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也曾向记者表示,贸易摩擦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

  白明认为,要应对来自美国等国家不断挑起的贸易战,我们一方面要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升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将产品的品牌、服务、质量提上去;另一方面要积极应诉并发起反制,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改善对外贸易方式,将单纯的出口转变成出口与当地的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如中国的光伏企业可以多在美国设厂,带动美国的太阳能安装服务,形成互利互惠。

  在王健看来,面对美国的“挑事”,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中国一些产业在价格上确实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完善国内企业商业规则和价格体系。”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