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在功能拓展上有了阶段性成果。近日,自贸试验区“亚太营运商计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首批20家企业获得总部授权。
以“政企合作”的全新模式,“亚太营运商计划”通过制度创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涉及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为区内企业节约了时间,同时大大降低了区内企业的运营成本。
记者日前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了解到,上述举措通过总结后,有望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成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试验和操作平台。
通关时间减少一半
对跨国贸易企业来说,通关时间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对苏威(上海)有限公司来说,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率先体现在通关方面。苏威(上海)在通关上一直存在一个“瓶颈”。“以往货物从美国发到上海港,再发给深圳的客户,至少需要一周,其中一半的时间花在通关上。纳入‘亚太营运商计划’后,货物的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苏威集团事业部亚太区财务总监徐煜峰指出,“今后货运时间会越来越短。”。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关以自贸试验区为“试验田”,今年推进5项便利化措施,包括一站服务模式、分送集报模式、无纸化通关模式、便捷化货物流转模式以及智能化海关管理等方便亚太营运商的措施。
上述5项便利措施都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如智能化海关管理举措,就让斯凯孚集团中国区总裁朱季明印象深刻。斯凯孚是全球领先的轴承、密封件等提供商。一些高精尖的轴承在运输包装中,会注入氦气来保证轴承不生锈,一旦泄漏,可能会造成零部件的损坏。针对这一情况,自贸试验区海关在斯凯孚仓库中专设视像探头,实现边卸货边查验,避免了入区拆箱的流程。
在长三角地区转关上,时间同样也缩短了一半以上。外高桥(600648)保税区海关关长张翼举例说,从境外企业下单到浦东机场装机,由以往的2天缩短到了6小时,长三角地区转关则从2天缩短到1天以内。
检疫检验提出了7项服务“亚太营运商计划”的举措,包括在全国率先试行商品检验原产地证书转签服务、优化预检验模式、试点全球维修等。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主任邹兴伟透露,目前,仅检验原产地证书转签服务就为企业节约了关税960万元人民币。下一阶段将在企业快检快放、即查即放、采信第三方检测鉴定结果、风险分级分类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企业关注外汇体制改革
徐煜峰告诉记者,加入“亚太营运商计划”后,企业在外汇试点账户结算、融资、理财的一体操作,实现了亚太区结算中心功能的真正落地。
对亚太营运商来说,在自贸试验区的外汇结算、投资便利性无疑是非常受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透露,在金融改革上,外汇管理制度有望在一季度率先取得突破,“‘央行30条’中所涉及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中,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很快就会推出,其中包括跨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跨国企业资金池的建立、跨国企业服务贸易项下的外汇支付操作细则等。”
以一家设在自贸试验区内、有跨国业务的贸易企业为例,该企业一批货物直接从美国发到马来西亚的客户处,虽然整个货物的运输环节不经过上海的港口,但由于资金结算等在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内,像这种转口贸易,以往在外汇管理方面,需要提供很多的单证。目前,部分试点企业有望通过开设特别账户,避免之前繁琐的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