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日本告别出口大国地位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1-22 14:48:00 中国经济网

导读:2013年11月,日本经常项目收支出现巨大逆差,总额达5928亿日元,这是日本近30年来最大的逆差额。

  数据显示,2013年11月,日本经常项目收支出现巨大逆差,总额达5928亿日元,这是日本近30年来最大的逆差额。日本一直采取“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但经常项目变为逆差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的“贸易立国”战略,并可能使日本从资金充裕国沦为资金短缺国。

  日本财务省近日公布的2013年11月国际收支初值显示,反映日本与海外的实物、服务和投资等交易情况的经常项目出现5928亿日元赤字,创下198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贸易逆差达1.25万亿日元。

  日本靠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不由得让人感慨:安倍政府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增发日元,原意是要扩大出口,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出口竞争力弱致巨额逆差

  一个容易观察到的原因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进口开支增加,但日本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出口产品来弥补。“现在日本生产的廉价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完全亏本,要生产高科技产品,日本企业在创新力方面又不占优势。”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景气的外部环境也是导致日本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疲软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以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是日本产品的大买主,现在他们的购买力都下降了不少。终端市场需求萎缩把日本经济增长中的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说。

  出口竞争力下降也暴露出日本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弊端。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研究员白明认为,日本在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上并不占优势。“美国有很多原创性的东西,而日本更侧重于应用性技术,必须同原发性技术相匹配。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时候,日本缺少原创性创新的弱点就会显露出来。”

  经济结构的缺陷也使得一度以贸易立国的日本现在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施展拳脚。“在高端产品环节,美国以原创技术压制;在终端产品环节,韩国的产业结构与日本相似,质量相近;在大规模生产环节,中国又不遑多让——日本现在可谓四面楚歌。”白明在采访中说道。

  张季风还指出,日本一些知名企业管理僵化,研发一味追求极致,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市场快速更新换代的节奏,因此丧失了很多机遇。“可以说,日本企业一度赢在技术上,如今则败在经营上。”

  贸易收支状况短期难改观

  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提醒,1996年日本曾计划将消费税率从3%提高到5%,当时曾出现集中超前消费的情况。在1997年4月1日相关政策开始执行后,日本国内需求突然下跌。“今年4月1日很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形,这样恐怕有好几个月日本的进口会大幅缩小,逆差可能会出现改变。”

  但更多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日本的外贸收支平衡状况短期难以得到改观。“随着美欧市场的逐渐饱和,日本面向美欧的出口增长率每年只能勉强维持在4%~5%;中国这么巨大的市场,在日本政府对华态度强硬的情况下,对华出口不增反减,也很难看到改善趋势;日元贬值带来的出口增加效应减弱之后,估计2014年日本的总体外贸形势都不会太好。”张季风预计。“在经济学理论中,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贸易逆差是有条件的。当前日本的进口消费能力有限,超低的银行利率仍然无法刺激投资和消费,多地市场封闭,这种情况下‘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对贸易的刺激作用是不可持续的。”白明告诉记者。

  周永生认为,与美国不同,日本的金融业基础并不扎实,不能吸引来自全球的投资,如果长时间经历贸易逆差,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堪忧。“现在日本居民的大量消费可能会在4月份消费税率提高之后出现疲软,虽然安倍政府通过了5.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估计作用也不会很显著;此外,企业投资也没有得到振兴,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周永生说。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