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贸易数据造假贻害无穷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4-13 8:42:00 春城晚报

导读:中国海关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大幅增长了71.2%,占内地外贸总值的11.3%,跃升为中国内地一季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海关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大幅增长了71.2%,占内地外贸总值的11.3%,跃升为中国内地一季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然而有外贸系统人士透露,这一超额增长和华东地区部分省市保外贸增长以及保政绩有关。该人士举例说,部分地方政府支付运费,知会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企业将仓储的商品运去香港,隔日再从香港运回监管区的仓库,一个货柜车按400万美元计算,一进一出就完成了800万美元的“贸易额”。通过这种方式,有的地区40天就能完成16亿美元的“贸易额”。(《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1日)

  货物只是到香港走了一圈,原封不动地回到内地,就能为地方政府创造出惊人的“贸易额”,此等高明戏法,令人叹为观止。

  “商品香港一日游”这种说法虽然来自外贸系统人士,不是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但常识告诉我们,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香港这座城市,虽然经济繁荣,与内地联系紧密,可毕竟是个弹丸之地,“一跃而为内地第三大贸易伙伴”,过于挑战人们的想象。新闻中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表示,从过往的数据监测来看,内地和香港双边货物贸易并无如此规模的进出量。

  经由“商品香港一日游”而得以高速提升的贸易额,很难说是“造假的数据”,但肯定是一种虚假数据,也符合人们对某些地方政府“制造GDP”的一般认知。举例而言,一些城市好好的马路挖开了再铺,好好的房子扒了再建,好好的树挖了再栽,一出一入都是GDP。“商品香港一日游”,套路和挖树栽树基本相同,无非是“见效”更快捷、更方便、更省事。

  离奇事件的背后,大多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新闻中说,2012年4月,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曾立下“军令状”,要力保全年10%外贸增速目标达成,各省均提交增长目标,并将任务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至地市。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猜测就形成了——“商品香港一日游”是政绩重压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想出的歪点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就某个经济指标立下“军令状”,本身就很可笑。尤其双边贸易这种事情,受多种市场因素制约,而市场本身是千变万化的,怎么可能完全以官方的意志为转移?地方政府不是不可以就某个经济数据制定阶段性目标,但那更多只是一种努力的方向,或者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一种预估,而非必须完成的任务。

  有些事情是政府可以决定的,比如民生领域的国家财富分配——教育支出、社保投入占GDP的比例,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幅度,等等。但在市场经济领域,政府绝无可能事事做到未卜先知,政府所能做的,只能是努力打造公平、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然后期待一个好的结果,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居然就“外贸增速”这个不可控的经济指标立下“军令状”,这首先就是不科学的。

  战争中的军令状,意味着赌上身家性命,不成功则成仁;官场上的“军令状”,则往往意味着官帽的去留,成则有擢拔晋升的机会,败则有可能导致仕途终结。总之,一纸“军令状”于官员兹事体大。将“外贸增速”这种官员无法掌控的东西与官员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官员为自身利益计,弄虚作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透明的当下,官员也有这样上下其手的能力。

  “商品香港一日游”,除了无端浪费纳税人钱财、虚耗政府与企业精力、制造假象误导高层决策外,与“双边贸易”没有一分钱的关系,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这样荒谬到极致的举动,在账面上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贸易额”,成为彰显官员政绩的光鲜数据,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些地方的GDP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注水政绩”。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